台東縣政府與成功鎮公所則是攜手忠孝國小,一連三天在成功鎮忠孝國小展開"退潮之禮"sapaini no kelah駐地藝術家共創工作坊暨文化夏令營,嘗試以藍染、版印等方法結合在地生活文化進行創作。
涉水、彎腰、採集,參加"退潮之禮sapaini no kelah"夏令營的小朋友們,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興高采烈地在潮間帶體驗阿美族人的採集文化,並採集到許多螺貝類。
(學員 李小妹妹:
我有找到這個三角螺,還有找到,有人給我這個月光螺。)
(學員 Panay(楊恩裡) 阿美族:
就是有先撿到Cekiw,然後撿到一些,一些這種的螺。(你會很喜歡海邊嗎?)喜歡但是不常去,因為有時候會漲潮,那個海浪很大,所以就不要去因為很危險。)
結合藝術與文化"退潮之禮"夏令營,20日起一連三天在忠孝國小展開,藝術家王秀茹將成功鎮阿美族人依海生活的文化底蘊,著眼於micekiw(撿拾貝類)在地知識與文化,融合教育推廣及藝術創作,讓小朋友們除了認識傳統智慧與潮間帶文化,也運用貝類做藝術創作,共創更多的途徑與可能。
(藝術家 王秀茹:
我是利用藍染的一個特性,我們去染出藍色,就是我們台東的藍,台東不同的藍,我們海的藍,然後再藉由拓印,拓印版印的方式把它做出來。)
(東台灣研究會助理研究員 邱健維:
這次我們是以Micekiw(撿拾貝類)為主,我們主題叫退潮之禮,意思是說,Micekiw其實是上天,在退潮後一步一步讓我們能夠彎曲身軀去撿拾上天留下來的禮物,然後透過藝術的工作,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在地文化。)
台東縣政府自去年起媒合地方文化館與藝術家進行駐地創研交流計畫,透過藝術家新的視野,詮釋創見在地日常文化。今年再度以"復返:海洋的節奏"為主題,邀請陳豪毅、拉飛邵馬、王秀茹等三位藝術家,分別於蘭恩文教基金會蘭嶼文物館及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進行駐地創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