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ʉ'ʉra taniara'ʉn nanakʉ makananu musuvakʉrʉ
每年8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長期關注女性權益的,婦女救援基金會「阿嬤館」,特別辦理「性暴力被害人創傷與復原」的特展,特展內容從二戰時期慰安婦遭受到的性暴力議題,連結到當代,期盼社會大眾更加理解,性暴力受害者所面臨的困境。
(記者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 魯凱族:
cisia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 Rukai
不好意思,你好像離我太近了,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小的親密距離,只有45.72公分,相當於一隻手,伸出去的距離)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當有陌生人靠自己太近,是否會感到不舒服? 而這個不舒服的感覺,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存在著無法抹滅的傷害經驗。
(婦女救援社福基金會執行長 杜瑛秋:
Cicinhue tamna sʉ-sing-cang
杜瑛秋
很大部分那種嚴重性暴力創傷,幾乎都是複雜性的創傷壓力症候群,那這個是更需要很多人支持跟陪伴,有可能你講什麼 他就開始說,有一些反應出來,你覺得說這只是開玩笑而已,幹嘛反應那麼大,那你就可以知道,其實他可能有一些原因的)
為了讓社會大眾更理解性暴力受害者的處境,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特別舉辦"復援你的心-性暴力被害人創傷與復原"特展,從二戰時期慰安婦的生命經驗出發。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專員 陳柏君:
rʉn-cien-kuan tamna cuan-yen
陳柏君
很多慰安婦阿嬤們 他們在南洋,或者是在其他的國家,甚至很多原住民的阿嬤們,在台灣 在自己的家鄉,受到這樣子的性暴力的對待,但他們沒有辦法跟其他人講,自己這一段的過去的歷史,因為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的歧視,還有汙名化產生,其實現在也是一樣)
根據館方採集資料中,慰安婦常會有失眠、子宮切除、自殺等經驗,身心靈都遭受到嚴重的傷害與影響,而面對現代科技的進步,數位性暴力也成了當代社會面臨到的重要議題,族人又該如何即時尋求協助?
(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杜瑛秋:
Cicinhue tamna sʉ-sing-cang
杜瑛秋
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他們是可以做轉介的,如果你擔心說講之後會不會被知道,最簡單你打113(保護專線)113裡面就有專業的社工,可以提供協助)
雖然性暴力受害者依照創傷嚴重程度,有不同的復原過程,但展覽中也呈現了,透過認識與面對創傷、陪伴支持、生活重建,以及營造不歧視的家庭與社會環境等面向,能實際協助到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