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記者
palang paljaljuman 屏東來義

織布國寶攜手藝術博士 分享排灣織紋世界

排灣族傳統織布國寶許春美老師,受邀在屏東新來義"讀享空間",分享她的織紋世界,並跟研究排灣族傳統工藝的藝術博士陳惠蓮對話,從排灣族織紋探討排灣族的過去、現在跟未來。

(國家級排灣族傳統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miyang(許春美) 排灣族:
只要是一個人,要成為一個就要學會靈巧的手,不管是織布 是編,蓆 背包 那個木雕,也是圖紋 在圖紋裡頭,這個都是成為一個人要學會的東西)

許春美老師受邀參加排灣族織紋座談,分享自身學習歷程、社會環境變遷以及圖紋豐富意涵,並跟藝術博士陳惠蓮對話,探討織紋在外來文化、國家政策、社會歧視等面向影響下,如何走到今天。

(藝術博士 陳惠蓮 排灣族:
其實排灣族有很多的,文化上面的沒落或是升級都好,其實都跟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日據時代我剛剛已經說了,老師的書裡面也有寫了,所有東西都被禁止)

(國家級排灣族傳統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miyang(許春美) 排灣族:
vuvu說沒有教不會的,沒有學不會的,只是快慢的問題,然後在我身上也是這樣子,我曾經想放棄不是因為那個東西,我是覺得落伍,原住民很落伍,排灣族沒有頭腦的,你跟山豬一樣的)

許春美老師提到,排灣族人的成長過程包含pulima巧手、puqulu思考、puvarung用心,學會技術後要會運用,並用心造福部落族人,她希望祖先的智慧能在教育體系中實現。

(國家級排灣族傳統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miyang(許春美) 排灣族:
排灣族織布它不是只有織布,不像是桌上型或是高機,織出來它就是織布,織一個漂亮的布而已,它背後的文化,必須要藉助教育 學校,為了要傳承這個文化的根)

年近80的許春美老師,跟時間賽跑不斷分享織紋的技術和文化,她期待有一天排灣族部落,家家會織布、人人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