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記者

找到出路! 大武部落爭取祖居地權利回復

Ingkaduan mas huhu tu kanadaan sisuhimas dalah

屏東霧臺鄉大武部落,在民國33年集體搬遷到現址大武部落後,祖居地舊大武部落就被收歸國有,後續被林務局劃為林班地,但是在土地轉移的過程中,部落族人並不知情,於是部落族人、鄉公所及原民會一來一往間,尋求土地法條更大的解釋空間,經過多次協商,原民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及霧台鄉公所終於達成共識,重新解釋跟定義舊大武部落的土地使用狀況。而爭取長達8年的還我土地運動,族人終於在今年8月15日取得土地所有權狀,面積2.3公頃的土地,由61位族人共同持分,成為全台灣原鄉部落的首例,舊大武部落,權利回復的這一步走得堅定也走得艱辛。

(霧臺鄉大武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Asang sungciu 歐光夫 Rukai
我們真的是看到這一張 我們才真正的相信 我們已經取得了 我們舊部落)

第19林班地內的舊大武kalabuwanane部落,在空拍畫面中,仍然清晰可見舊部落的石板屋遺跡。

(屏東霧臺鄉長
杜正吉 魯凱族
Budai tu kuciu 杜正吉 Rukai
你要上廁所,這邊有一道門,走進來,腳踏這個,然後下面是(養)豬,只有這個農產豐富的人家,才會有養豬。我們舊大武部落牆面的疊砌,它跟好茶支系的魯凱族是不一樣的,好茶支系是扁平的石塊,這邊是圓錐形、長錐型的石塊,這是就地取材)

大武部落的魯凱語叫「kalabuwanane」,是「原本就在這裡」的意思,日治時期因為「集團移住」的政策,從舊大武部落遷徙到目前的現居地。

(霧臺鄉大武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Asang sungciu 歐光夫 Rukai
小時候跟父親打獵 每次經過那個地方 我的父親講說 這個是我們以前的部落 當時我小時候 因為我出生在這裡 因為在民國在25年前的時候 就是因為日本人為了這些行政管理的方便 所以把那邊(舊大武部落)的人 遷到這裡來)

(霧臺鄉長
杜正吉 魯凱族
Budai tu kuciu 杜正吉 Rukai
這1943年離開這個舊部落 到達現在的大武部落 當中鄉親是從來沒有停過 希望舊部落這塊土地 回到自己的手上 因為這裡有自己部落成長的歷史 自己有自己 很清楚 自己有自己的房子 自己的石板屋 這裡有自己的耕地 有自己的墓園 怎麼樣把它收回來 這個一直都是部落的願望)

台灣光復後,政府接收日產,將所有官有林野地登記為國有,被林務局劃為林班地,但是在土地轉移過程中,部落族人並不知情。

(霧臺鄉長
杜正吉 魯凱族
Budai tu kuciu 杜正吉 Rukai
我們只知道 舊遺址就已經變成國家的 奇怪怎麼會變成國家的 這個我們也並不清楚 針對這個區塊 我們是要去做釐清的動作 所以在這個當下 總是會有一些衝撞 跟現行相關規定會衝撞 跟主管單位會衝撞)

(霧臺鄉大武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Asang sungciu 歐光夫 Rukai
 蔡英文上任之後 我就有這個想法 應該這個土地是我們的 這個部落是我們的 我們應該按照蔡英文所講的轉型正義 把這個土地要回來 要怎麼樣取得 把它收回來這個土地 我就開始尋求一個 請公所來幫忙 然後再找一些可以相關的人來 做一個討論 然後再有什麼辦法去 把這個土地再要回來)

於是,民國106年開始,部落與霧臺鄉公所開始進行傳統遺址跟生態資源的維護計畫,希望透過辦理補辦土地增劃編的方式,證明曾經存在過的歷史,並透過每一年的尋根,連結過去與現代的生活記憶。

(霧臺鄉大武村民
杜輝文 魯凱族
Takidiip tu bunun 杜輝文 Rukai
 整理了好幾次 整理再整理 每年都要去尋根 每年都要申請經費去尋根 整理自己的家屋 這樣才比較明顯 讓這個有關單位 林務局 真的是看得出來 這個是過去的一個部落)

(霧臺鄉大武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Asang sungciu 歐光夫 Rukai
我跟鄉公所申請經費 請族人去砍伐那個木材 把整個部落整理 整理之後 我們就請縣政府 林務局 一些地政 上去做一個空拍 空拍之後 我們再送這資料他們才知道原來真的是部落)

要想把土地權利要回來,是一場漫長的還我土地運動。

依照公有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審查作業規範第四條寫到,「原住民於民國77年2月1日前即使用其祖先遺留且目前仍繼續使用(畫紅線)之公有土地,得自公布實施之日起,申請增劃編或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且持續使用的條件。

在族人被迫集體遷村後,就難以有具體使用行為,因此,無法增劃編為原住民保留地。

(霧臺鄉長
杜正吉 魯凱族
Budai tu kuciu 杜正吉 Rukai
它(林務局)也知道這是部落的遺址 但是我沒有相關的法令 我怎麼樣幫 就算我想要幫 我也沒有辦法 所以困難的地方就是在這裡 我們到底要怎麼樣去做處理 在這當中會不會有誤解 會不會有誤會 一定有 很多人就講 你林務局刁難 你公務員刁難 你就是不願意還 會有這樣的聲音在)

(原民會土管處長
杜張梅莊 魯凱族
Mumu tu liskadaan 杜張梅莊 Rukai
這個案子他們很早期就有申請了 因為這個案子很久了 只是在當時的法規上 它是條件不足 所以往往都會被駁回 在109年也透過行政院的這個政務委員的主持 有些相關規範有做了一些調整 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說 鄉鎮公所 他們可以出具公文書來替部落背書這件事情 他們確認這些土地事實上是要給族人增劃編 是屬於族人的土地 應該要還給他這件事情 所以讓舊大武部落才有可能)


當時的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無法解套舊大武部落祖居地權利回復的訴求,於是部落族人、鄉公所及原民會一來一往間,尋求法條更大的解釋空間。

其中第11條審查作業程序中的第五項指出,公有土地管理機關函復有疑義時,經鄉鎮市區公所依公有土地管理機關意見及相關文件,審認原住民於77年2月1日前卻有使用事實,並確認其實際使用面積,得出具公文書(用紅線)函請工有土地管理機關同意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因著這項修正霧臺鄉公所重新解釋跟定義舊大武部落倫原段43-1、43-2、44-1地號的使用狀況,「面積2.3公頃的土地,大武部落族人曾經使用過。但因為不可抗拒因素而被迫暫停使用。」祖居地權利回復,才終於找到出路。

(霧臺鄉大武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Asang sungciu 歐光夫 Rukai
我們真的是看到這一張 我們才真正的相信 我們已經取得了 我們舊部落)

爭取長達8年的還我土地運動,族人終於在今年8月15日取得土地所有權狀,面積2.3公頃的土地,由61位族人共同持分,成為全台灣原鄉部落的首例。

(霧臺鄉長
杜正吉 魯凱族
Budai tu kuciu 杜正吉 Rukai
周遭它的生活領域 這60戶人家在這裡生活的時候 它還有墓園 墓園要不要收回來 要收回來 這個將近3公頃 住家範圍 周遭有沒有耕地 有 種小米的烘烤芋頭的 種地瓜的 這個通通 它的那個生活空間 會不會少於20公頃 不會當我們有機會 一項一項把它收回來的時候 它會變成這個部落非常重要的產業 這個是很重要的 部落文化才不會斷 歷史才不會斷 才有可能產生連結)

(霧臺鄉大武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Asang sungciu 歐光夫 Rukai
取得這個部落之後 我們有很多的構想 要經過我們部落會議 經過我們部落的幹部 部落的族人 開始研究要怎麼樣去 把這個部落建立起來)

(大武部落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
杜超勇 魯凱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杜超勇 Rukai
回到舊有的部落 其實我相信應該是很多族人的心聲 其實我們真正發源的根基就是在那個地方 真正所有的故事也都在那邊 回到舊部落的這個古道 有很多遺跡 一些休息站 它的典故 其實這個 非常有故事因為我們已經被一個時代的一個文化上 稍微有帶偏離 我們難得有這個機會 我是覺得現在這個時間點 是剛好我們 不管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都有一個最好 最接近的一個共同想法的這個年代 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努力)

(霧臺鄉長
杜正吉 魯凱族
Budai tu kuciu 杜正吉 Rukai
整個台灣 一直希望的社會正義 轉型正義 我們就可以實實在在的看見 原來這個區塊 透過現在我們整個台灣運作 有機會把該還給人家的 就還給人家 原住民的議題 怎麼樣真正的是被重視 被看見 然後找到最好的方式來處理 這個是這一次 這整個過程以後 我看見的一個現象 實際上大家都願意面對只是我們有時候找不到方法 當我們可以找到方法的時候 我們就可以減少很多 民族之間的衝突跟對立)

舊大武部落權利回復,未來能不能成為通則,解套同樣遭遇相同困境的土地,還是個未知數,但至少在法條解釋空間中找到了祖居地歸還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