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ipacita do tao o makdeng a apzapzatan no 鄒族
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與阿里山鄒族合作,共同挖掘早期鄒族陶器文化,並以展覽的方式,期望鄒族人能將傳統技藝找回並傳承。
鄒族長者的目光全聚焦在考古團隊挖掘出的陶器碎片上。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與阿里山合作,透過挖掘早期的陶器品,進而記錄和發掘消失已久的鄒族陶器文化,並將成果做成展覽。而開展當天也邀請部落文健站長者參觀,與長者一起追憶過去的陶器文化。
[[請上字]]
(文健站長者 汪琴美 鄒族:
rarakeh do 文健站
這個陶壺 雖然說以前是我們,在我這個年紀沒有看到,可是現在有恢復看到這個陶壺,原來這個陶壺 以前就有)
[[請上字]]
(文健站長者 鄭美英 鄒族:
rarakeh do 文健站
是講遺憾嗎 很難過啦,我們自己的東西都 好像都失傳,好像變成是說,別人在做我們以前古時候,本來就有的東西,希望年輕人,年輕人重新把它挖出來,重新把它發揮出去)
花費一年之久的研究和記錄,策展團隊期望,展覽的效應不只是記錄過去,更是將這項文化技藝,保存並傳承給下一代。
(獵人居文化創意工坊專案執行 鄧伊珊:
mimong no vazay a tao
未來開放給大家是希望說,除了長輩的回憶 分享,還有鄒族在生活上,用陶的一些生活經驗,跟文化可以傳承給孩子們,讓它這件事可以延續下去)
(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研究生 邱義展:
mivatvatak do 研究所
在鄒族的 在這個文化,這個知識體系裡面,它(陶器)所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所以也會,不只是就不再像我們過去那樣,就只是做挖掘,我們會去了解說 其實這個地方,在當地鄒族人的生活裡面,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它又有一些怎麼樣的故事)
陶器展將從年底一路展到明年2月。期望透過紀錄鄒族陶器技術並展出的方式,將傳統技藝找回並延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