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3
記者
桃園市 綜合報導

桃園市學生變胖了! 偏鄉肥胖率高於市區

桃園市教育局公布110學年度,國中小健檢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國小國中學生變胖了,肥胖率前5名全在偏鄉,包括復興區、觀音區、新屋區、大園區、大溪區,都高於都市人口集中的桃園區和中壢區。

下課時間,校園裡學生在操場跑跑跳跳、玩飛盤,桃園市教育局分析110學年度全市國中小學生健檢結果,國小肥胖比例從109學年度的13.10%上升到14.25%,國中生也從16.7%略升到17.78%,確實也有學生覺得疫情期間自己變胖了。

(桃園大溪區美華國小學生:
(你覺得你有變胖嗎) 有,疫情期間就是比較少運動,因為口罩的原因)

(桃園大溪區美華國小校長 邱冠璋:
目前除了結合生態校園,讓小朋友種菜運動之外呢,我們每個禮拜小朋友都會跑操場,每一個月,我們也會有一個全校的大隊接力,讓老師跟小朋友分成兩組來做對抗)

教育局公布,桃園國中小學生肥胖率全五名,全在偏鄉,復興19.51%、觀音區19.28%、新屋區18.44%、大園區16.03%、大溪區15.73%,高於桃園區的12.62%和中壢區的13.97%。

(桃市教育局體健科長 鄭卉坪:
市區的肥胖比率反而沒那麼高,最主要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這3年疫情孩子們都待在家中,久坐比較沒有動,還有可能在飲食的部分都過於精緻)

教育局表示,全市國小國中學生體位肥胖比例,都低於全國的14.41%、18.32%,也進一步分析全市整體肥胖率攀升原因,主要是偏區隔代教養和單親家庭居多,較少注意學童飲食的均衡狀況,加上疫情期間缺少適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