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記者
Husung Nahaisulan(曾世偉) / Batu(戴亞盛) 新竹尖石

尖石鄉三校舉辦展覽 秀織布技藝學習成果

macinanao sira o mivatvatek a kanakan do cinon no 泰雅族

新竹尖石國中、嘉興國小及新樂國小三所學校,日前聯合舉辦"風織綽約,女織學生"成果展,這群學生雖然年紀小,但是透過學習織布,找回自己的文化。

祈福儀式結束後,新竹尖石新樂國小織夢教室,正式對外開放近1個多月的展期,這裡擺放著尖石國中、嘉興國小及新樂國小,3所學校學生學習成果,有紡錘、飾品、整經後的苧麻等物件,12月19日舉辦發表會。

(尖石新樂國小校長 高文良 泰雅族:
gocio sinsi
都是孩子們的展現,包含7 8 9年級學生的作品,所以在這裡的一個,織布展的展覽,可以看到我們泰雅族的智慧)

校方邀請3名傳統技師從旁協助,分年級細心的個別教導,除了培養國小組基本功夫外,也加強國中組學生,對泰雅傳統製線、苧麻耕種知識、傳統服飾製作的教育,從編織故事當中,領悟祖先們智慧,一同成長。

(編織老師 Siwa (謝美如) 泰雅族:
mangananao so cinon a sinsi
但是我們這樣,把一年級到九年級的課程,這些東西都是姊姊們的作品,跟教學的一些材料,學習到很多很多,關於泰雅族的gaga,還有編織的一些故事跟事情)

(學生 劉宣荷 泰雅族:
mivatvatek
就是我們要怎麼做苧麻,要怎麼編織,要怎麼用整經這樣,跟紡錘跟怎麼用流蘇)

(學生 黃姿妍 泰雅族:
mivatvatek
到國中的織布課程會,感覺會有一點難,但是如果有信心,聽老師的話,就會感覺很快地做完)

校方表示,雖然僅是小小成果展,卻也讓孩童們深知,在族群文化面臨斷層之際,有許多來自不同部落,願意透過織布工作學習,尋找自己、找回文化,藉由織女的編織引線,形塑出美麗的布,展期到112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