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生活的軌跡,生活即文化,文化傳承就是在日常潛移默化中自然習成,鏡頭回顧,在2012年的五月我們來到遷居在高雄山林大愛園區,拜訪了來自那瑪夏區的布農族織布達人Cina Ibu 的故事,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傳承織布手藝。
(記者 倫敦 布農族
Sinbung kisia Landuun Bunun
大家好 我是倫敦 伊斯瑪哈善 母氏伊斯坦大 五月溫馨的歲月 五月份是媽媽的月份 我們現在在哪裡呢 我們現在來到了高雄市杉林區大愛永久屋 我們要採訪Cina Ibu 他是布農族傳統織布達人 還有他的兒子Biung 媳婦Umv 繼承了他的工藝天份 Biung是雕刻達人 而媳婦Umv則是學會了布農傳統織布手藝 現在跟隨著鏡頭 一起拜訪Cina Ibu)
走進建築整齊的大愛園區裡 小小的空地上 族人儘可能的種出了季節性的農作物玉米 感覺就是來到了布農族部落 在Cina Ibu的庭院前 是Biung各式各樣的手雕藝品 而Cina Ibu坐在沙發上忙著織網袋。
(傳統織布師 Cina Ibu 布農族
Masa'iu macindun tu bunun Cina Ibu Bunun
部落決定恢復報戰功的習俗之前 我母親來就很會做布農族的織布了 那時Biung出生沒多久 我從那個時候 跟著母親邊學邊做 就是這樣 我的母親告訴我 等你學會了 你自然會有自己的創意手工法 這是我母親當時的啟示)
Cina Ibu示範了布農族各式服裝的穿戴方式 並說明早期布農族織布工法的技巧。
(傳統織布師 Cina Ibu 布農族
Masa'iu macindun tu bunun Cina Ibu Bunun
這個畫布是另外繡好以後 再貼合縫在一起 另外男生的裙布腰帶 先用繩子串起再繡花裝飾 是非常困難而耗時的工程 手藝再精巧的人 也要一個禮拜的時間 另外袖子的部份呢 先要量布的長度 再算好格子數不過格子數不對稱 就不好看了 只要算錯一格 就必須拆線重做 因為就不能穿了嘛 所以就算完成了 但是只要發現一格 就必須全拆了 否則這件衣服永遠不好看 因為不對稱)
Cina Ibu說 製做衣服的過程要很仔細 抓住製衣的要領 才不會做出長短不一的衣服 被人恥笑。
(傳統織布師 Cina Ibu 布農族
Masa'iu macindun tu bunun Cina Ibu Bunun
一定要算好方格繡圖 必須是偶數對稱好 以四為基準 一定要對稱 否則就壞了 就會被人笑說 衣服跛腳了)
而且Cina Ibu還示範了穿戴老年頭巾的正確方式。
(傳統織布師 Cina Ibu 布農族
Masa'iu macindun tu bunun Cina Ibu Bunun
太久沒戴可能穿不好了 就是這樣 這就叫taus ningan 這是已經不工作的老人家的頭巾 (老人家在家用的頭巾) 在家用的頭巾 就是戴這個)
受到多元族群文化的影響 因為要做的漂亮好看 布農族的服飾也多了一些織繡的花樣。
(傳統織布師 Cina Ibu 布農族
Masa'iu macindun tu bunun Cina Ibu Bunun
這些織繡的花紋 就是愛漂亮啦 就是這個意思而已 原先布農族的傳統服飾 還沒有受到排灣族的影響之前 我們的服飾就是貼布 貼布就是買現成的花布 貼繡上就好了)
為了傳授布農族的織布製衣文化 Cina Ibu收了很多學生 他的媳婦Umv是其中之一 也是從最基本的手藝開始。
(傳統織布師 Cina Ibu 布農族
Masa'iu macindun tu bunun Cina Ibu Bunun
剛開始的時候 他不會量婦女的衣服 他問怎麼做 我就敎他 量的時候 要從右邊開始製作 因為方向弄錯從左邊的話就不好了 他記起來而且很認真 願意不斷的自己學習 他已經學會了 起初來我們這裡 學織布的學生很多 可是不知道 現在還有多少人繼續作業 要學會織布製衣 必須先要由老師教導 然後自己不斷的學習 才能學會 我在這裡呼籲大家 遇到挫折一定要堅持到底 想要學會織布 只有堅持信念 才會有所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