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巒溪遊客中心是外地遊客進行泛舟前的重要中繼站,在1987年因應水上旅遊產業逐漸盛行而興建,但在歷經30多年以及去年918地震導致2樓接縫處損壞變成危樓之後,東管處也立即封閉遊客中心,進行拆除。
而在重建同時,遊客中心門口一座4層樓高的頭目圖騰柱,也因為文化關聯性再度引發討論。
(居民 Usay Olaw (丁文琄) 阿美族:
我們也看不太出來,原來那個是頭目(雕像),(是因為他沒有阿美族的元素嗎),我們以為是哪裡的什麼小矮人,然後放大這樣。)
(居民 Sra Kacaw (楊智學) 阿美族:
完全沒有(關聯性),而且他又是純白色的,我是覺得可以不用堅持,在於頭目這個東西,可以用一些圖騰的意象去呈現,這樣可能會比較簡單,而且比較明瞭。)
對此,東管處說明,頭目圖騰柱當初設置是為了裝飾水塔並且參考排灣族意象進行打造,考量到地震後內部有損壞情形,因此決議拆除。
(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副處長 高堂貴:
當年是以排灣族的意象,
來做興建,也跟在地的文化,比較沒有關聯,因為地震的影響這個水塔,本身內部也是有裂開的情況,大家決議就拆除。)
未來的新遊客中心將會融入在地文化並邀請部落藝術家創作原民公共藝術,而圖騰柱也會走入歷史。整建期間,相關旅遊服務不中斷,露營區與停車場仍可正常使用。
(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副處長 高堂貴:
未來整個的建築物,搭配綠建築跟公共藝術的部分,在我們的綠建築的設計過程中,也融入阿美族的織布語彙,相信對於未來也是,一個全新的廣場,來提供他們做多功能使用。)
本次重建計畫,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公尺,內部設有多功能空間,總經費7500萬元,預計將在明年12月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