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花蓮大同大禮部落接待山友的收費行為遭到開罰事件,引起部落族人以及山友不滿。就有山友出面分析,在前往攀登砂卡礑(ㄉㄤˋ)三雄的途中,大同大禮部落是作為重要的中繼站,因此呼籲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應該適度調整法規,而非僅用「發展觀光條例」,一體適用
(在地居民 Tumun Masaw 太魯閣族:
讓大家有一個可以休息,一個可以喝到水的地方,因為山上的環境就是這樣啊,又沒有便利商店,更不要講雜貨店,我們怎麼連在自己家也都觸法,這是我們家,會變成說我們是不是連家都不能回了。)
會這樣的氣憤,原來是日前,花縣府認為部落族人接待山友的收費行為涉嫌違法,因此依照發展觀光條例第55條之一的規定,開罰3萬元,而且得按次加倍處罰,因此宣布即日起暫停接待山友服務,回歸務農生活,避免持續累罰。
而一名經常造訪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山友則分析,大同大禮部落位在核心地段,是前往砂卡礑三雄的必經之路,部落的接待也增加山域的安全性。
(山友 薛名甫:
對於登山客來說,大同大禮部落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非常核心的地方,他可以前往立霧山、千里眼山或是清水大山,部落的大哥大姐,也會告訴我們哪裡需要注意安全,哪裡比較危險,以及這些登山客應該在什麼時機適當的下山,我覺得這些就是接待家庭提供我很棒的服務。)
此外,山林開放政策上路後,全台各地山難事件也層出不窮,族人對於山林環境的瞭解,也常在山難事件提供協助。族人也呼籲政府,針對本次事件應該要進行解套。
(山友 薛名甫:
他們也其實常常在做步道的維護,也就是在政府之外,這些民間的力量能夠適時地介入,讓登山的環境能更好,甚至當登山客發生遇難事故的時候,部落的大哥大姊也是第一個,能夠到現場進行救援的人們,因為他們最熟悉山裡的環境,大家都說救援有黃金72小時,但是如果山上沒有人,要怎麼樣去把握最關鍵的72小時呢?)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民區資源共管委員 Tunux Wasi 太魯閣族:
這個地方是太魯閣的傳統領域,他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在不破壞環境跟永續發展的前提下,在使用自己的土地,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國家政府應該要想辦法,幫他們解套在法令上不足的地方,造成到他們的影響而不是先去開罰。)
大同大禮部落自救會則強調,部落的存在比民國75年成立太魯閣國家公園還悠久,而接待服務也是因應日漸增加的山友而生,僅是基於山區互助的精神並非營利。現階段,國稅局也啟動營利登記輔導作業,至於房屋證明以及民宿登記部分,相關單位將如何解套,也考驗政府的行政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