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文化保存和永續發展,今天(29)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上,原住民族博物館的設立進度,再度成為立委關注焦點,而全台29座的原住民族文化館,透過辦理各區座談會,了解各區原民文化館的經營狀況並進行輔導,至於未來原民館要如何和鄰近的館舍,進行有效合作,更是中央到地方值得思考的課題。
29號立法院教文委員會,邀請文化部長史哲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詢,報告中提到文化部和原民會從103年5月開始,共同辦理"業務合作平臺會議",也在平臺下設立,部落文化、藝文、文創發展和文化資產保存等6個專案小組,不過在原民文化保存上,立委更關注,設立原住民族博物館的進度,也從博物館法第6條指出,為了要蒐藏、保存和研究原住民族文獻等,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設置原住民族博物館,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的永續發展。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 (鄭天財) 阿美族 VS. 文化部長 史哲:
你們(文化部)的博物館最多,但是唯獨沒有原住民族的博物館,所以才會有這個立法,也才會公布施行,然後提報了計畫,但是到現在為止,這個計畫已經來來往往,原民會也不知道怎麼改,所以這個部分,要請文化部 要請部長,會 我們會支持)
在原住民族博物館尚未成形之前,29個原住民文化館也同樣發揮著保存文化的力量,而為了要促進文化館的發展,也辦理過北、中、南、東四區的,文化館協力輔導發展計畫座談會,推動大館帶小館的計畫,讓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等,和原住民族文化館進行合作,而近年的輔導結論,也受到立委關注。
(無黨籍立法委員 Giwas Ali (高金素梅) 泰雅族 VS. 文化部長 史哲:
有關於大館帶小館,當然跟部有關的就是三個館,對,台博館 史博館 跟台灣歷史博物館,跟史前博物館,還有自然科學博物館,我知道但是,這個你們有合作平台,我想委員的提示,我們會繼續透過這個合作平台,看能不能跟觀光局等等,進一步了解情況,很顯然部長您上任之後,還不太清楚這件事情)
面對立委的提問,新上任的文化部長史哲要完全吸收回應,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來了解。29座原住民族文化館,要如何有效和鄰近的館舍來合作,以及將各館的定位和屬性明確化,都是將來文化部要通盤思考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