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記者

毛利學生來台交流 走訪花蓮部落體驗在地文化

台灣被視為紐西蘭毛利人祖先移居的發源地,就有9位來自紐西蘭懷卡托大學的毛利族學生跨越9千多公里來台進行一個半月交流,這次走訪到東半部的原住民族部落,還有東華大學的學生一起陪同他們到各部落參訪,除了到花蓮壽豐鄉山下部落,與阿美族青年一起製作竹杯及體驗當地獨有的阿魯巴染工藝,緊接著又到太魯閣族的萬榮鄉 支亞干部落,認識當地的傳統家屋及走訪部落,最後還有兩校間的交流座談會,這幾天毛利族的學生與台灣原住民族有擦出什麼火花呢?帶您一塊來看看。

遠從紐西蘭來到台灣的,他們一個半月,在台灣做文化交流,這次來到台灣東部,走訪阿美族部落。

(山下部落青年
Takidiip tu mainduduaz
那這個山上也是,我們過去的傳統領域,我們現在還有很多的老人家,在山上種一些植物)

青年介紹部落歷史,也帶毛利族學生,親自走進竹林,從砍竹子開始,再做成一個杯子,然後我們待會就是要把這些,把這個竹子,我們先鋸下來之後,我們要把這個節去掉,然後用拉的這樣,把它鋸下來,然後這樣它就是一個杯子,然後等一下把它洗一洗之後,就可以是我們今天中午。,等一下喝水用的杯子

部落青年仔細教導,鋸竹子的技巧,並要以竹節為底,好不容易鋸下一個完成品。

當他們一個個完成竹杯時,很自然的當起樂器,就像台灣的原住民族,也不自覺就會哼起旋律。

運用大自然資源,製作的生活器皿後,接著部落青年也讓他們嘗試,做阿魯巴染工藝。

早期部落種很多柿子,所以取名叫ci Alupalan,青年運用部落原生柿子,作為產業研發,讓毛利族學生親自體驗,覺得很特別。

毛利族學生參訪完阿美族部落後,接著來到太魯閣族最北邊的部落,花蓮縣萬榮鄉 支亞干部落。

(支亞干部落青年
Asang Ciiakan tu mainduduaz
這個是我們過去家屋的,整個結構的介紹,然後這間是在2020年,就是我們在地的,青年社區發展協會,請的長者來幫忙去建蓋起來的)

由桂竹及木頭建造的傳統家屋,屋頂則是覆蓋茅草,而屋內中間有個爐灶,上面吊掛燻架,不但保暖也可以用來烹煮東西,原住民族祖先運用智慧,讓毛利族學生更認識族群文化。

(紐西蘭懷卡托大學學生
Ruameto Hamiora 毛利族
Isnavanang sia daikaku tu uvaaz Ruameto Hamiora Māori
我們可以與台灣原住民,比較我們的信仰,文化和傳統價值觀)

(紐西蘭懷卡托大學隨團老師
Nathan Rahui 毛利族
Minadas tu masnanava Nathan Rahui Māori
當看到台灣原住民家裡間的關係,及他們如何處理食物,並聚在一起吃飯,這種感覺就像回到家一樣,我們在這裡感受到的熱情,就好像回到家的感覺)

(紐西蘭懷卡托大學學生
Olivia Mallon 毛利族
Isnavanang sia daikaku tu uvaaz Olivia Mallon Māori
來這裡之前我很擔心語言障礙,但沈浸在台灣原住民族中,我發現我們不需透過語言連結,可以透過共享 KAI(食物),或歌曲的方式建立連結,而這個連結是終生的,我也很感激這個交流的經驗)

(紐西蘭懷卡托大學學生
Mihirangi Wickliffe-Gregory 毛利族
Isnavanang sia daikaku tu uvaaz Mihirangi Wickliffe-Gregory Māori
有很多原住民失去了,他們的身分認同,現今正試圖重拾這份認同,我對這方面有所共鳴,因為我正在同樣的旅程中)

這些毛利族學生,都來自紐西蘭懷卡托大學,跨越9千多公里,與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交流。

(東華大學法律系原住民專班
Galaigai.cavalje(高蘇恩) 排灣族
Isnavanang sia daikaku tu uvaaz Galaigai.cavalje(高蘇恩) Paiwan
他們那個族群文化的團結,以及他們要,就是他們有一個文化特性是,就是要即時回應這件事情,然後表達他們的感謝,我覺得就是讓我印象中最深刻的)

(東華大學法律系原住民專班
Puljaljuyan.Ljavuq(朱璽恩) 排灣族
Isnavanang sia daikaku tu uvaaz Puljaljuyan.Ljavuq(朱璽恩) Paiwan
他們毛利人會勇於回應,他們的感受,就是不管是在提問題,或者是他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是會以自己或者是,以部落為出發點去思考事情,我覺得這是台灣現在年輕人,原住民的年輕人,很需要去學習的)

(東華大學法律系原住民專班
Ubay ti:in ba:lba:l(風柏暘) 賽夏族
Isnavanang sia daikaku tu uvaaz Ubay ti:in ba:lba:l(風柏暘) SaySiyat
他們雖然都是同一間大學,但是他們不同的(科)系,可是他們最終目標是,把這個(科)系的東西去學完之後,回歸自己的故鄉,回歸自己的部族,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故鄉,那他們學成之後,回到自己的故鄉,去為自己的故鄉做一份力,去做發展,讓自己的故鄉更好,更有永續的概念)

紐西蘭毛利族的學生,與台灣原住民族的學生,藉由這次機會,認識彼此間的族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