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桃園中壢

桃園原民運動會近1500人參賽 延續文化傳承

文化的傳承從運動中延續,看到桃園市原住民族運動會,將近1千5百人報名參賽,除了傳統的鋸木頭、負重接力之外,撒網競賽更是直接在游泳池中舉行,讓賽事更貼近傳統生活文化,運動員更是積極學習,不只是想拿到好成績,更是接住傳承文化的棒子。

專注的眼神,選手自信地丟出標槍,這是112年桃園市原住民族運動會,將近有1千5百多人共襄盛舉,除了傳統競技項目中的鋸木、傳統負重,其中傳統擲矛競賽,有的選手直接挖地瓜、有的則是高分命中。

(楊梅區運動員 秦佑驊 泰雅族:
心情特別的放鬆 特別地好玩,比之前出去比賽還要好玩,這邊的氣氛比較好 比較好發揮,因為都是原住民 好玩)

(楊梅區原住民族協進會主席 sakinu (古進明) 排灣族:
因為我們是原住民,我們是希望說能夠把我們,傳統的競技比賽 延續下去)

桃園市8萬多的原民人口當中,擅長捕魚的阿美族就佔了一半,這次運動會更是將撒網項目,搬進游泳池舉行,讓競賽更貼近文化生活當中。

扭著腰、甩出一個完美的圓,撒網的選手Panay表示,過去都是男生撒網,如今能學到這項傳統技藝,感到特別珍貴。

(桃園區運動員 Panay (黃嘉琪) 阿美族:
滿難的 因為前面花了滿多時間(練習),也好幾個長輩 頭目也在教導,因為畢竟現在年輕人,會撒網的已經是算很少了)

(桃園區教練 Kolas (李維新) 阿美族:
其實不是為了撒網而撒網,是為了傳承原住民的技藝,現在的原住民小朋友,幾乎都在都會區長大,所以學習這種傳統事務,會比較慢 只能慢慢教)

越來越多族人移居都會區、甚至落地生根好幾代,文化的延續也成各族群的難題,透過運動會不僅能連結彼此情感,更是原民在城市中延續文化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