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新竹尖石

Lmuhuw口述專書問世 傳續舌上先人智慧

國內第一部採錄尖石鄉無形文化資產、泰雅族口述傳統Lmuhuw的專書問世,昨(30)天在尖石鄉嘉興國小舉行發表會,而這對目前在推動泰雅族課綱的學校而言,是項重大里程碑,讓泰雅族口述傳統,能在校園中繼續傳承下去。

耆老吟唱著Lmuhuw,述說著泰雅族傳統文化、唱出對孩子的期許。開啟《校園中重新聽見Lmuhuw-尖石泰雅族雙語文本》專書發表會的序曲。這是一本集結泰雅族遷徙歷史、耆老在生活中的對話,透過文字的轉寫,讓口口相傳的文化,有了具體的呈現,而這樣的雙語文本,也讓泰雅學校的教育實踐者,有了新的重大目標。

(桃山國小校長 Yayut Isaw (蘇美娟) 泰雅族:
其實他大量的紀錄了我們的Lmuhuw,他其實用很多的隱喻,你聽耆老唱他們並不是在比說,誰的聲音好聽,誰的旋律好聽,如果說不藉著這樣一個口傳,或是不藉著這樣文字的書寫輸出,那孩子可能以後就聽不到,聽不到的時候它就失傳。)

(嘉興國小校長 Makus Suyan (徐榮春) 泰雅族:
現在在全台灣有16所泰雅族的學校都在做實踐教育,那我們跟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我們要發展泰雅族課綱,然後也希望泰雅族的孩子,不論在哪裡它如果要要多了解自己祖先的話,不會像現在一個禮拜,只有一節本土語言(課程)。)

一本訴說泰雅族日常的雙語文本,不只讓泰雅孩子能夠學會自己的歌謠與生活,更可以讓多元族群的台灣社會,有了相互理解的開始。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林淇瀁:
我也非常期望將來我們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各個文化都能夠,為台灣這塊土地提供更多多元的多樣的文化,認識才是和解、和平的開始,當漢人對於原住民族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族群之間的尊重不求自來,就自然會出現。)

(清華大學韌性中心主任 林福仁:
能夠受你們的支持,跟你們所謂的招呼,讓我們有機會帶著學術當中,各種不同的專業能夠一起編織出,讓我們在地方裡面我有努力,讓我們鋪一條讓孩子回家的路。)

這不只是一條回家的路,也是跨族群學習傳統文化的新契機,過去耆老透過吟唱對答、溝通和解,如今將Lmuhuw集結成冊,不論是孩子或是大人,都有了更多元的方式學習族語,舌根上的Gaga也能世世代代、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