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1
記者
企劃/撰稿 黃慧如 攝影/剪輯 陳民紋

阿里山天主教共融之旅 神職人員訪主教故鄉

hafa 'e masu'sunfu ta fuengu uhta psosiongana

2022年2月天主教宗方濟各,任命鄒族神父浦英雄為台灣嘉義教區主教,這也是台灣教會第一個原住民正權主教,意義十分重大。2023年6月初,嘉義教區主辦台灣原住民地區神父修女的共融之旅,除了慰問在疫情期間,原鄉地區神父修女的辛勞外,也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怎樣的養成過程,造就了浦主教的特質,透過共榮之旅帶著神父修女一起來看看浦主教的故鄉,也介紹鄒族獨特的文化跟阿里山的美景。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 Pasu e poiconʉ(浦英雄) Cou
Cuchao
其實他(古倫神父)一直推廣我們身體要健康,身心靈要真正的自然,這樣概念我真的覺得非常非常重要,我們除了這一次是尊重神父,肯定神父修女在原住民地區的,尤其是外籍的,我們的弟兄姊妹,神父也在山區服務,我們希望提供這次的共融,真的是休閒,真得是Relaxation,真的是共融,因此激發出我們互相的關照,我相信對我們原住民地區一定會有一些影響。)

(主教團原住民牧靈委員會執行祕書 Masao Aki(馬紹·阿紀) Atayal
lesoskuna ta oe'yenhoe
Relaxation就放鬆,口罩可以拿下來擦一點口紅,上原民台會比較漂亮。)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Paelabang Danapan(孫大川) Pinuyumayan
cxcxn ta Sootofuku
你知道台灣的原住民,如果用泛基督教會的角度來看,應該有90%以上的原住民都是教友,所以整個基督宗教在原住民地區是一非常長遠,而且是非常親密的關係,特別是在面對一個新的現代化的社會,其實原住民的傳統的信仰都受到衝擊,也會影響到我們整個民族性的穩定,其實天主教或是其他的基督宗教,其實在七十年的台灣,是穩定原住民很重要的力量,我自己是非常高興,很多神父修女都來,我們就希望將來經過這一次的共融,我們要能夠推動一些事情,我們一直在推動camino,台灣的朝聖之旅,我們原住民有那麼多修會建的教堂,有一些已經荒蕪了,我們應該讓教友互相有一些拜訪,把信仰的熱火帶起來。)

(主教團原住民牧靈委員會執行祕書 Masao Aki(馬紹·阿紀) Atayal
lesoskuna ta oe'yenhoe
我們在推動這一次的台灣原住民的神父修女,還有原鄉外籍神父共融之旅,大概在半年前就已經在籌備,因為這次過去三年來的疫情,有很多工作活動是沒有辦法來去推動的,我知道有很多神父修女的期待,那再來就是,就像浦主教說的,他要尊重神父修女們,再一個肯定修女們,這裡面就包括以前很多的外籍傳教士,神父修女修士們都在原鄉扎根,培養人才,才會有現在的我們也才會有現在的浦主教,在今天上山的時候,我們來到奮起湖的天主堂,我也滿感動的。)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 Pasu e poiconʉ(浦英雄) Cou
Cuchao
最主要的目的,我們對在原鄉服務的神父修女,尤其是外縣市的修女,我表達對她們一種感恩,一種尊重還有一種深深的肯定,這個是我們最主要要表達的是這樣,另外我們的另外一個目標,是要喚起我們原住民地區,勇敢的接受這樣的一個福音,也就是我們教會說的推廣,希望能夠發展聖召,希望他們能夠本地的,像我們既然都是原住民,因為過去都是外國來的傳教士,把這教會引進來我們的部落,但是如果你要繼續的話,我們自己的年輕人接受這個工作,同時我們繼續把這個教會本地化,這是我們這次最主要的目標,原先疫情這幾年沒有辦法舉辦任何活動,那後來我去年被方濟各教宗任命嘉義教區的主教,照理也算是原住民的第一位正權主教,所以我有建議我們可以在哪裡,花蓮那邊原住民很多,我也稍微提醒可以去復興鄉,那邊很有特色,可能是因為我出身是阿里山,這個地方是我從小長大的教會吧,所以大部分的代表都覺得,要辦嘛就到你家鄉就到你老家,我們也很想知道你生長的環境,這些教堂這些到底是什麼樣的聖堂,就敲定了,就授權我們的籌備委員會,我覺得滿可愛的,就是他們滿踴躍的。)

(記者 Ava'e poicon ʉ (浦正昌) Cou
le'exsvxtx sinvun
首先在此祝福大家身體健康,非常高興我們已經到達奮起湖了,在台灣原鄉服務的神父修女們,現在在奮起湖教會,了解阿里山鄉的教會史,也深入了解教會與文化關係,我們來聽聽滿神父的分享。)

(嘉義教區原住民牧靈委員會新任主任委員 滿思定神父 印尼籍
tayaezoi ta oeyenho
這是很快樂的福傳,但是如果颱風來了,路斷掉了,特別如果有主日彌撒的時候,我們就走路,所以有喜樂的,有被挑戰的,所以儘量不要放棄,我是從來沒有放棄過的,達邦天主堂這是第二個部落。)

(嘉義教區原住民牧靈委員會新任主任委員 滿思定神父 印尼籍
tayaezoi ta oeyenho
我在阿里山聯合堂區待了八年多,我在這裡阿里山的兄弟姊妹,尤其是我們天主教的教友,因為我以前在台北讀書,剛開始的時候,我有一點點沒有信心來到山上,結果認識了他們,我發現我有非常多的機會跟他們學習,因為他們很熱情,然後在每一天的生活,他們都很關心我,然後我也慢慢學習他們的文化還有鄒語,所以開始的時候我非常的用心,學習鄒語,後來我就用鄒語的彌撒,然後有一些歌,慢慢的學習,所以我要感謝天主還有感謝聖言會派我到山上,讓我可以打開我的眼睛,原來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因為我在平地訓練台北,到了阿里山,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語言,然後他們的熱情真的感覺得到,他們很關心我很照顧我,每一次Mayasvi前一天的晚上,我們都有感恩彌撒,福音之後我請頭目要分享這個文化,然後基本的道理我先講,然後我給他們長輩們分享這個傳統的文化,所以我來到阿里山八年,讓我學習到如何當一個傳教士。)

在聽完滿神父對於阿里山傳教跟教會運作的分享之後,來自全國各地的神父修女,在第一天晚間的牧靈工作經驗分享,一起討論了自己在原鄉地區福傳的心得和面臨的現況。

(主教團原住民牧靈委員會執行祕書 Masao Aki(馬紹·阿紀) Atayal
lesoskuna ta oeyenhoe
其實今天晚上的活動,應該算是這三天兩夜的活動,讓神父修女們能夠分享他們過去的甘苦經驗談,透過不同教區的神父修女來去分享,但是我們又要壓縮,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精華的經驗萃取出來,畢竟他們在部落裡面有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都有,老經驗的,也有年輕的執事,還沒有升神父的,有年輕的修女,藉由這樣子去萃取出來的經驗,最短的時間內去吸收年輩的經驗,所以我們希望在今天晚上最短的時間內,把他們過去牧靈精華的經驗,在部落裡面宣教的經驗,傳承給他們的弟兄姊妹們。)

(花蓮瑪爾大修會修女 賀肋納(林秀鳳) Amis
siuni ta Kalenko
現在在鄉村裡面,教友都很老化,尤其是我們鄉下幾乎都沒有小孩子,年輕的夫妻都到都市裡面去,所以鄉下都沒有小孩子,本堂神父最忙的工作就是送人升天,所以有一個神父就分享說,他在幾年之內送走了五十幾位,所以我們的教友不但老化,還慢慢的減少。)

(花蓮教區執事 李俊豪 Truku
leyahioa kiokai ne Kalenko
再來就是語言的部分,語言問題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因為方言不同,所以導致在語言上有所分歧,在學習上也有所困難,特別是對外國的傳教士,就以我們阿美族為例,現行的原民會頒布的方言別,當中有一個叫做秀姑巒阿美,這秀姑巒阿美裡面包含了馬太鞍跟太巴塱,可是你們知道馬太鞍跟太巴塱是沒有辦法對話的嗎,所以他們不應該在這個方言別裡面,意思是說方言別的歧異,會導致一個傳教士在學習語言上的困難,所以這是語言的部分,教友在喝酒這一部分,修女們剛分享他們已經使出渾身解數,把那個解剖學啊,醫療上什麼癌症,肝癌什麼圖片給他們看,教友的回應是還沒有到 不急,所以就是教友們在飲酒這部分,如何幫助教友節制,這也是一個問題。)

(花蓮瑪爾大修會修女 胡月美
siuni ne Kalenko
主教各位神父修女教友們,大家平安,(平安。)我是瑪爾大會的修女,胡月美修女,賴神父這裡的本堂神父,他晉鐸五年,然後他管八個堂口,然後他在自己的工作裡面,比較困難的地方是,就是距離太遠了,他管八個堂距離太遠了,差不多車程就要一個小時,但是教友會給神父的回饋就是說,神父不要怕,習慣就好,有一個工作,就是彌撒以後,神父很感動的就是給老人送聖體,這個工作給他最感動的就是給阿嬤送聖體,就是給老人 病人送聖體,在疫情這個時代,疫情這個時代裡面神父也很感動,教友給神父說,我們還是要彌撒,所以是在戶外彌撒。)

(天主教嘉義教區主教 Pasu e poicon ʉ (浦英雄) Cou
Cuchao
透過這一次的活動才會真正的有接觸啦,也比較能夠聽到感受到,現在的在原住民地區服務的神父修女,也就是他們的喜怒哀樂吧,他們有很多很特別很愉快的,那其實也遭遇很多的沉重的,有時候是負擔的,或是遭遇的困難以及現在社會變遷,我聽到現在很多是老人家,自山區啦,年輕人大部分都往外發展,感受到他們覺得不如過去那一種,一個堂區都是這麼滿滿的熱絡的參與的,這個也是我這一次聽得比較多啦,而且也敢感觸良多,我覺得他們有一些外籍神父,有一些年輕人也很好玩,我看到他們說雖然台灣有很多的地區我們可以服務,這些年輕的像是來自韓國越南的,好像非洲也有吧,我覺得原住民地區非常的親和親切,我聽到非常的欣慰,我自己雖然沒有很多在原住民地區服務,但是你聽到他們很喜歡我們這些地區,其實我們的交通不是很便利,資源不是很豐富。)

來到阿里山除了享受這裡的自然風光,在地的教會夥伴也邀請鄉公所人員對於阿里山地區進行導覽。

(阿里山鄉鄉長 Yusungu(高瑞芳) Cou
Goo'co ta psosiongana
我們阿里山鄉第一次這麼多神父來這邊,非常的開心,我們的神父,就是把我們的文化帶回來,本來要消失了,要消失了,這個大家都知道就是我們的神父他說,這是我們的一個根啊,就是把它(文化)帶回來,我真的是非常的謝謝。)

活動中也安排參訪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這是一間以台灣原住民族鄒族文化為核心,推展鄒族文化典藏保存、學術研究的博物館。

(花蓮教區執事 李俊豪 Truku
leyahioa kiokai ne Kalenko
其實我有一個習慣,如果我在工作做久了以後我覺得累,當我覺得累的時候,我就會回到我的老家的山上去,就是我們的祖屋去,我就會站在那裡看山,我就站著,其實我到阿里山的感覺,其實就像這樣子,我就站在這裡我就是看山,其實我在看,我也在欣賞造物祖的造物,真的嘆為觀止,其實我來到這裡真的有心靈上的洗滌。)

這幾天參訪許多阿里山在地聖堂,也體驗到阿里山教友的熱情跟了解各部落教會的建堂歷史,時間悄悄的走到了活動的最高潮,第二天的共融之夜。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也應邀參加這次的活動,希望透過教會的影響力,倡導族語傳教。

(原民會主委 Icyang Parod(夷將·拔路兒) Amis
yeminhoe Cu'oe
所以我們從今年7月1號開始呢,我們已經有400多個教會,願意配合願意做。
(族語)
牧師神父可以用族語來福音,從主日學開始或者是唱詩歌,所以要謝謝過去教會,對族語的使用之外呢,我們也希望拜託教會,未來整個教堂的語言使用,都可以用族語來推動。)

(前監察委員 Walis Pering(瓦歷斯·貝林) Seediq
chencha'oeyen ne auvusi
各位耆老們,年輕人孩子們,我們跟主教和神父修女齊聚在阿里山,教會從過去到現在,推動族語學習也非常的用心,任何原住民族語言,例如賽德克族語、鄒族語,我們說自己的語言,天主聽到了也會非常開心,我們優美的語言和健康的身體,都是天主賜給我們的,透過上帝恩賜和愛護的原住民語言,也期望教友將天主福音,用原住民語言傳承出去,將天主的事跡像語言一樣傳遞。)

阿里山傳統美食吃在最嘴裡,阿里山各堂區也都帶來精彩表演,來自各地的神父修女也都是深藏不露,在短暫的討論跟彩排後,也都帶來自己的拿手絕活,回謝阿里山教友們這幾天的照顧。

(花蓮教區神父 金忠根 韓國籍
Sxnfu ne koleya
大家好,我是從韓國來的金神父,希望大家得到滿滿的恩典,來這邊也學到很多不同的,有鄒族的有其他的原住民的文化,滿感謝這個活動,學到一些原住民的特色,唱歌還有跳舞,還有一些衣服,我很滿意來這邊參加這個活動,感謝這裡的原住民。)

(新竹教區神父 高立良 比利時籍
Sxnfu ne Pilisx
我是高立良神父,目前在秀巒那邊還有竹東那邊服務,尖石鄉新竹那邊,我是本來從比利時來的,已經來台灣29年了,目前變成台灣人,已經有領到台灣的身分證,主教第一次分享了休息很重要的,在這個社會跟不同的東西不同的文化,會有一些靈感的,可以做更多的創造力,學習用心的方式,不能用二十年三十年的方式,來傳教來關心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做法,該怎麼做,小小的地方有美的,是真正歡迎的,有學習的,共融的 快樂的。)

(花蓮教區神父 林信良 Amis
Sxnfu ne Kalenko
這一次感謝浦主教有這個邀請我們原住民神父,甚至在服務的外籍,部落服務的神父們修女們一起共融,這是我一個十年當中,第一次有這樣的共融,當然會有很多看到自己,原住民的地方的不足,還有青年返鄉,我們要怎麼去幫助還有部落的長者們,我們要怎麼用政府機關的機構,更關懷他們,再來就是母語的加強,就是我自己還是要努力,這是給我自己的功課。)

阿里山的山美教堂,是這是共融之旅的最後一站,活動人員齊聚在聖堂中,一起做祈福彌撒。祈求來自各地的神父修女,回到各堂區都能獲得滿滿能量,福傳順利,平安喜樂。也盼大家下次再見,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