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4
記者
zemzem (古聖典) 台東市

台東縣府出版"原物志" 方便民眾認識文物

台東縣政府自1986年至2002年間,陸續購藏約1325件原住民族文物,並且委託台南藝術大學,花了6年時間進行系統性文物普查,並透過出版"原物志"一書,讓民眾能一窺文物身世之謎。

一片片銀飾,以銅絲相互連結固定,做成圓錐形的頭飾。這是雅美達悟族男性的傳統"銀盔",通常只配戴於重要祭典儀式中,目前有4件典藏在台東縣文化處,日前透過台南藝術大學團隊研究後發現,其中竟有2頂銀盔,是以不鏽鋼材質打造,另外更有1件是距今約128年前的古物,也立刻被指定為"一般古物"有形文化資產。

(台南藝術大學教授 盧泰康:
sinsi
最古老的就是這一件,我們測完以後的結果是,每一層的銀盔銀含量都不同,它可能經過了不知道多久的,長期的傳世然後保存到今天)

台東為全台族群文化最多元的縣市,縣府至今典藏了約1325件的原住民傳統文物,並於2017年起,委託南藝大團隊進行普查及研究,而經2階段深入調查後,特別將其中5件文物,指定公告為台東縣有形資產古物,包括"雅美達悟族銀盔、陶罐"、"排灣、魯凱族的古陶壺",以及"阿美族陶罐"與"排灣族複串琉璃珠胸飾",並將相關研究成果出版"原物志"一書,10月21日正式發表。

(台南藝術大學教授 盧泰康:
sinsi
成分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形制也進行了比對以後,這件文物的價值,就能夠被具體的呈現出來)

(台東縣長 饒慶鈴:
kingcio do Taytong
因為有這樣子的文化,因為有這樣的歷史,我們可以回頭來去看,台灣從哪裡來,而我們未來可以往哪裡走)

台東縣府表示,希望藉由文物普查與書籍的發表,除了保存在地原民文化資產,也讓更多人能發現、認識原民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