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東河鄉的沙灘上,最近出現大量的僧(ㄙㄥ)帽水母,牠是號稱世界第三毒的水母,外型長得像泡泡,但就算死亡後,身體還是有劇毒,千萬不要碰,否則會被螫傷,嚴重甚至有可能休克。
石頭上面兩顆小泡泡,中間有長長的藍色觸鬚,仔細看整個海灘上幾乎隨處可見,不過要小心這其實是有毒的僧帽水母。
(記者VS.遊客:
(知道那個水母有劇毒嗎?)知道神經毒,很像泡泡,看起來有點像藍色的石頭,(知道那種水母有劇毒嗎?)有劇毒啊,那個我們連碰都不會碰。)
近日有遊客在台東東河鄉金樽海岸看到石縫上乾枯的水母,長長的觸鬚乍看還以為是魚線,差點就伸手觸碰,一看發現沙灘上竟有上千隻擱淺的僧帽水母,專家表示,冬季期間東海岸經常能發現僧帽水母。
(聲音來源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吳瑞賢:
牠是一種群聚生物,不是一隻生物牠是好幾隻個體,組成一個像水母的形狀,因為牠就是漂浮在海上的一種生物,牠會接近岸邊,通常都是因為風吹過來的。)
僧帽號稱是世界第三毒的水母,死後還是有毒,若被螫傷,皮膚可能會紅腫起水泡,甚至有麻痺感,嚴重過敏恐怕會休克,也呼籲民眾來到海邊,千萬不要因為好奇心用手觸摸,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