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4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Kawa(施俊銘) 新北新店

響應世界人權日 人權藝術生活節新北登場

為了響應12月1號的世界人權日,國家人權博物館是舉辦了人權藝術生活節,並以「有人·有影·有跡」為主題,展出原籍香港的攝影家高仲明,以及已故紀實攝影家潘小俠的攝影作品,透過兩位攝影家,不斷穿梭在街頭與偏鄉的第一現場,長期蹲點,拍攝了無數的受難者與弱勢。

黑白照片上,只見同為女性的被攝者,手中都拿著在二二八事件受到政治迫害親人的影像,牆的另外一面播放著影片,當事者述說自己的經歷。人權生活藝術節為了響應12月1號的世界人權日,特別以"有人·有影·有跡"為主題,展出原籍香港的攝影家高仲明以及已故紀實攝影家潘小俠的影像紀錄,要檢視在國家政策體制下,人民的處境,進而探討人權的議題。

(觀展民眾 吳先生:
(來)人權博物館來看看是什麼(展覽):(人權)權利是人的權利。)

(觀展民眾 張女士:
自由,自由比較重要,以前的是說,都不能講台語。)

談到戒嚴時期的台灣,民眾仍記憶猶新,此次展覽中,除了展出潘小俠關注二二八事件政治受難者遺族女性的經歷,還展出了同為政治受難者的美術家、作家以及曾被關押在監獄的政治受難者,重返現地、凝視鏡頭的當下。

(策展人 謝佩霓:
持續拍攝的這個部分,是在那個(持續拍攝的)脈絡之下,他(潘小俠)呈現了完整的脈絡(過程。),所以我們不希望他只是被...因為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紀錄者而被記得,承如,也不希望他單純只是原住民影像工作者這樣被記得,而是他做為一個完整的人。)

走過戒嚴時期,潘小俠的生命歷程,透過鏡頭,見證著民主議題發酵與社會集體覺醒的過程,提供社會大眾關懷弱勢的視角,而攝影家長年穿梭街頭與偏鄉、蹲點,是讓這些影像紀錄,成為了當代推動人權的重要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