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11月誕生全國首張單列羅馬拼音傳統族名的身分證,但那僅是個案。要單列羅馬拼音的族名,現在還有族人在走法律途徑,捍衛自己的權益。12月21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召開單列族名訴訟案,最後一次的言詞辯論。而這此之前,有不少團體及族人,是在法院前高呼訴求。
不畏急凍天氣,在寒風中追尋名字。單列羅馬拼音族名訴訟案,12月21日進入最後一次言詞辯論。
(訴訟當事人 Savungaz Valincinan 布農族:
cucupakipuhlu kari Savungaz Valincinan Bunun
到底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讓這個社會大眾能夠慢慢了解我們,慢慢去習慣說 原住民使用羅馬拼音,在國家語言發展法,在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都通過的情況下,這是我們本有的權利 )
即便11月誕生首張單列族名的身分證,但那僅僅是個案。其他族人仍因內政部認為,社會不熟悉原住民族文字等因素,無法單列羅馬拼音的傳統名字。族人批評,等了6年都未見內政部等機關,如何促進社會認識原民文字,或是命名文化,反而一再拖延族人權利。
(法扶原民中心專職律師 林韋翰:
cucutakuahulicʉ 林韋翰
將來行政機關沒有再以函釋,或者是以立法院在修法的方式的話,我們就是只能不斷的透過,個案救濟的方式,來回復自己的族名單列族名的權利 )
(台灣人權促進會代表 施逸翔:
cucuapuamimia tarʉana 施逸翔
因為這(ICERD公約)一般性意見,他有很清楚地去講到,我們的締約國 就台灣政府,要承認並尊重獨特的原住民文化 )
而在最後的言詞辯論,訴訟代理人林韋翰,也以11月北高行判決,將姓名條例中中文姓名,擴張解釋為國語,並以原住民族語言屬於國家語言,加以論述。而該訴訟案原告就有7人,最終將在113年1月11日公布判決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