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i Kuosiau seto matipa 'ururamucu tuapapa
扎根屏東潮州超過一甲子的明興閣掌中劇團,是南台灣著名的家族布袋戲團,劇團以專業純熟的操偶技藝、精湛扎實的編劇,和詼諧逗趣的口白,在布袋戲界,贏得不少名聲和口碑,十年前開始與來義國小合作,開啟原漢藝術文化的對話與交流。
屏東來義國小19位6年級學生,共同演出傳說故事改編的掌中劇《naci生命》,從燈光效果、技作手偶到音樂鑼鼓,都是他們一手包辦,為潮州掌中戲特展揭開序幕,看見他們在戲台上熟稔的技巧,可是花了不少功夫。
(來義國小學生 muni(潘洛伶) 排灣族
Rai'i Kuosiau seto
muni(潘洛伶) Paiwan
在這個手偶學到很多自己排灣族的故事,也學到掌中劇的一些知識,然後很辛苦的地方,就是要一直不斷地練習,然後手指有時候會很痛,接的時候可能指甲會翻到。)
(來義國小校長 giljigiljaw(林志光) 排灣族
Rai'i Kuosiau siau-cang
giljigiljaw(林志光) Paiwan
像我們前陣子演這個排灣族這個百步蛇新娘,或者是一些改編的排灣族故事,然後用手偶的方式來呈現,當然穿插也會有一些族語的學習。)
這次潮州一甲子掌中戲特展的主角,就是10年前到來義教學生手偶的劇團-明興閣,他們將傳統手偶技藝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結合,以專業純熟的操偶技藝以及詼諧逗趣的口白,重新詮釋部落的傳統故事。
(明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蘇俊榮
明興閣tamna tuan-cang
蘇俊榮
因為小朋友跟大人在演出畢竟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專業,他屬於是業餘,又是一種我們要傳承的味道,所以說教出來的東西不能夠太傳統。)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處長 吳明榮
Pingtung Wʉnhua cu-cang
吳明榮
一甲子以來我們整個布袋戲團明興閤的這種台前幕後,還有60幾年前的一個創團的這個所有的故事,還有我們到60幾年後,開枝散葉這樣的一個傳承。)
縣府文化處表示這次特展除了看見掌中戲一甲子的技藝傳承,也發掘與其他文化碰撞的火花,展現台灣布袋戲文化價值與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