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土地面積狹小,建地原就有限,而墓地也遇到土地不足的狀況。像是五峰鄉公所要進行公墓更新改善工程,建置大隘第一公墓納骨牆,花了四年的時間,從排解族人的憂慮到籌措金費,終於在1號進行了動土典禮。
歷經四年的籌備,五峰鄉大隘第1公墓納骨牆終於在1號進行動土典禮,同時也要透過傳統儀式,為接下來的工程祈福。
(五峰鄉桃山村居民 張國隆 泰雅族:
那已經安葬進去了,又要把他(先人)取掘出來,甚至於在近代的這種火化的觀念裡面,我們也是很長很長的時間,不能夠接受,不能夠適應,經過我們地方政府、民意代表的努力跟地方的父老溝通,大家慢慢....慢慢地能夠接受了。)
(五峰鄉民代表 林立峰 泰雅族:
在過程當中,尤其預算的問題,整個預算內政部前置作業五百萬,那後面的部分,縣政府也挹注了六百五十萬,再來就是後續我們自籌的部分,大概將近四分之一,我們也希望這個後續能夠還是要請我們中央,來協助跟挹注這個預算。)
公墓改善作業進行前除了要解決族人的擔憂,預算更是一大問題。雖然內政部早在108年就核定大隘第一公墓改善前置作業,但隔年五峰鄉公所將墓主崛起後,又工程經費問題一度停止,最終在去年五峰鄉代表會、新竹縣政府,以及五峰鄉公所自籌款準備下,總工程經費2519萬元,終於在今年的2月7號,完成決標,成功發包。
(新竹縣政府民政處長 謝明輝:
因為是動支(第)二(預)備金,所以不能保留,所以務必!務必!如期地來完工。)
(五峰鄉長 秋維書 泰雅族:
那未來我們可能會預期在明年的四月,我們就是再一次的清明節以前,我們一定要順利的完成(工),希望明年度就提供給我們大隘村族人,我們全鄉鄉親一個很好的殯葬的區塊。)
大隘第1公墓納骨牆預計設置1080個骨灰箱,以及216個骨骸箱供族人使用,五峰鄉公所以公墓公園化的景觀公園理念設計,不只美化環境外,也改善部落長年墓地不敷使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