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記者
Yaway Maya/puljaljuyan/許家榮 新北金山

金山高中藝能班公演 用"一封情書"說故事

金山高中原住民藝能班第22屆畢業展演製作,以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的歌謠為本,將南王部落傳統樂舞、歌謠跟現代戲劇結合,以"一封情書"的概念,串起現代與過去。


演繹卑南族傳統樂舞,這是新北市金山高中原住民藝能班第22屆畢業展演製作,選擇以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的歌謠為本,將卑南族傳統南王部落傳統樂舞、歌謠及現代戲劇結合。

 

(新北市金山高中樂舞指導老師 懷劭‧法努司 阿美族:
民國89年我來這個學校的時候,完全是以傳統的樂舞,而且是部落的祭儀樂舞方式,來去教給他們,但實際上年輕人,對這些比較傳統 深層的東西,好像比較沒有辦法進去的感覺,所以透過樂舞的整合,然後音樂的傳授,再透過不同藝術領域的,這些劇場工作者來合作,我想讓他們激發,從遊戲開始,從音樂開始,再從戲劇開始,讓他逐漸跟原住民有關聯的議題,把它深入起來,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這樣子。)


金山高中原住民藝能班邁入第25個年頭,傳統樂舞打下扎實基礎,這兩年來嘗試加入現代戲劇文本,希望透過原住民觀點的切入,讓文化樣貌更清晰。因此,對於文化的理解與對話,就很重要。

 

(烏犬劇團藝術總監/導演 彭子玲:
我們去年跨年的時候,原專班的老師就帶我們,還有懷劭老師就帶我們到南王部落,那我們自己又跑了建和Kasavakan,又去了tamalakaw(泰安部落),我覺得那幾天人進去,然後我們真的就在,真的在那邊很專注地在他們祭典裡面,好長一段時間,我覺得那是非常關鍵的時刻,雖然一次當然不夠,但是那個時刻過完之後,我就比較有一點信心覺得,這個是台灣文化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我也是台灣的一份子,那我也有一個位子可以來參與這個文化。)


(烏犬劇團長/編劇 王少君:
主題是陸森寶的時候,我覺得其實是有一點壓力,畢竟你要寫的是一個人物,然後是他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會有一個考究,我們不能幫他,我們不能幫他,不能超譯,我們不可以說,他其實是怎樣想的,或是他其實是怎樣,我們只能跟他對話,就是說我們現在是2024年,跟當時的他對話,然後我們是要帶著高中生,然後跨過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他們在做什麼,然後要讓觀眾跟上。)

 

傳統歌謠創作,其實也一點一滴記錄著時代的軌跡,大家都曾共同在這片土地上,一起經歷著。學生在師長的共同帶領下,用原住民青年的視角,以一封情書的概念,開啟與陸森寶的對話。

 

(金山高中第22屆畢業生 Yasin‧Lahang 泰雅族:
就是我們來到這裡,學習這裡的文化,是一開始可能都是想要學習自己的文化,但是到了這邊之後,就覺得說,除了自己的文化以外,好像也要了解台灣原住民,以及台灣原住民以外,其他國家的原住民文化,像這一次我們是卑南族的,雖然跟我們兩個的族群不一樣,但是卑南族帶給我們的是,聲音還有色彩,然後讓我覺得說,在手牽著手的情況下,大家心連著心,可以完成一個作品,一個我們的畢業典禮。)

 

(金山高中第22屆畢業生 Asoy‧Komod 阿美族:
在這三年的學習當中,我就是對我自己的視野,我覺得在這裡就是增加了,我對世界的想像,其實我也是在這裡面才意識到說,不只我的文化快要消失,是整個台灣原住民文化,都瀕臨了這個危險,然後我在這邊,認為最大的啟發就是,我想要努力延續我的文化,我也想要努力去學習其他原住民族的文化。)

 

(新北市金山高中校長 陳玉桂:
那我們這幾年原民班,在畢業展的這些成果,都開始也有一些創新,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原住民族傳統樂舞表現之外,我們也加入融入了現代戲劇的表演,這樣的融合激盪裡面,帶給孩子更多創意跟靈感,因為我們很期待,我們金山高中原民班培養出來的孩子,能夠是全方位的。)


用一封情書,回望過去,曾經的歡笑、曾經的美好,甚至也曾經悲傷、曾經苦痛,藉由學習與體悟,三年時間的成長,蛻變成一股力量,祝福畢業生迎向更多無限的未來可能。

 

(南王部落耆老 林清美 卑南族:
用他們的方式,表演的時候那種真情,真情流露,我非常感動,而且他們在唱的時候,我真的非常想要哭出來,謝謝同學們那麼努力那麼認真的,把我們南王部落的文化的歌唱出來,而且裡面沒有一個Puyuma的孩子。)


(陸森寶歌謠原唱者 吳花枝 卑南族:
陸森寶教我的歌很多,我不會講話,可是我可以唱一首歌,可以嗎。)


文化教育的傳承與扎根,不論來自於哪個族群,藉由一部作品,串起現代與過去的橋梁,一起共同關看著人與時代的面容,從中獲得感動、回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