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
記者
陳中寬/花嘉忻 編譯

馬達加斯加造林計畫 避免風沙淹沒農田

sira mimoa do kananayan so kayokayo o tao do 馬達加斯加

希望能有效的保護好土地,瓊麻以及木麻黃等樹種,是很好的防風林,在台灣臨海地區相當常見。而在南島國家的馬達加斯加,居民在沿海的沙丘上造林,希望能避免農田和生活場域,被淹沒在風沙之中。

沿海的沙丘,有一排排新生的綠芽發出。這裡是非洲東岸島國馬達加斯加南部的沿海地區,居民透過大規模造林,希望能夠讓海岸沙丘固著,避免聚落的重要文化資產,或是甚至水井與農地等維生必要措施,遭到風沙淹沒。

(世界糧食計畫署處長 Theodore Mbainaissem:
panirsirngen
這裡的居民表示,沙丘嚴重影響文化場域的保存,例如墳墓,很多都被沙丘淹沒,這裡的居民很重視習俗,尤其是祖先安息的地方,所以這對聚落來說很重要,他們也說風沙會淹沒農田)

馬達加斯加南部近年來遭逢嚴重乾旱,乾旱情況已經持續4年,嚴重影響當地糧食供給,超過1百萬人必須仰賴聯合國糧食計畫的援助,才能填飽肚子。不過聯合國官員也表示,當地的居民也必須為乾旱結束,援助計畫退場的時候做好準備。而當地居民提出的沙丘造林計畫,能夠保護農地與生活空間,就是很好的例子。

(世界糧食計畫署處長 Theodore Mbainaissem:
panirsirngen
這個方案是村民提出的,不是我們的想法,他們知道地上的植物可以保持水氣,所以我們就種了耐旱的瓊麻,還有即使在貧瘠土壤中,也能生長的木麻黃,成果看得很清楚,我們目標是針對50公頃的地進行固砂,現在已經完成了36公頃)

經過居民多年的努力,造林計畫已經有初步的成果,林地生長起來之後,不但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阻擋海岸常有的大風,避免風沙進一步吹到聚落或農地中。在面臨氣候變遷的今天,這片防風林在未來可能會愈來愈有價值。

(馬達加斯加 法奥克斯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