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0
記者
Kimliyan(陸萱) / Tjivuluwan(孫政賢) 台北市/台東蘭嶼

硨磲貝納保育 雅美族邀海委會赴蘭嶼協商

蘭嶼達悟雅美族人,用來製作貝灰的海洋物種硨磲貝,在5月底被海委會預告,將列入''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後,引起達悟雅美族人強烈反彈,也在上禮拜召開協調會。但在海洋保育法尚未出爐的情況下,再加上''野生動物保育法''中,也尚未擬定和海洋野生動物相關的,原住民族狩獵管理辦法,因此族人期盼在7月23號草案公布到期時,海委會承諾和蘭嶼島上族人,面對面協商的承諾不跳票,學者也提醒,野保法若一體適用在各地,將造成原住民族文化不可預期的傷害。

5月23號海洋委員會預告,將蘭嶼達悟雅美族,用來製作貝灰的材料硨磲貝,列為''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後,引發族人抗議並在6月中旬,由原民立委召集相關部會協調並蒐集族人意見。回頭來看,若依照現行野保法第21條之1條辦理,蘭嶼達悟雅美族人,若要採集硨磲貝前,若是屬於固定時間舉行的歲時祭儀活動,要在20天前事先申請許可,若非定期,必須在5天前提出申請,否則將觸法,達悟雅美族人認為,此舉有違族人,採集硨磲貝的文化慣習。

(貝灰文化傳智權代表人 Syaman Macinanao (謝永泉) 雅美(達悟)族:
你20天(前)去拿的貝灰,因為它還是很硬 很光滑,所以那個不能燒貝灰,我們平常燒的貝灰是,可能是前一年或者是,前兩年的貝灰然後一直放在外面,它氧化以後就比較好燒)

(財團法人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周家輝 雅美(達悟)族:
如果他說要告訴原住民做保育,你要怎麼保育必須要作申請,因為你數量變少,但我尊重你文化 但是你還是要去申請,然後搞不好有限制數量 我不曉得,但申請只是說你要去符合這個法令,我們會為了要服侍(從)這個法令,而去做這些事情,請問一下這個法令用意在哪裡)

在海洋保育法尚未出爐之前,海委會目前只能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條第2款,來公告7種硨磲貝為珍稀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但從2020年8月野保法中,攸關海洋野生動物保育事項,轉移由海委會管轄以來,都尚未訂定和海洋野生動物相關的原住民族狩獵管理辦法,而現行林務局的''原住民族狩獵管理辦法'',能否兼顧達悟雅美族人的海洋傳統文化?

(台大地理環資所博士 林嘉男:
其實台灣最缺乏的就是,我們永遠只有國家的版本,沒有部落的版本,這個前提就是我們好像認為,部落沒有能力做保育,或者部落只是在做資源使用的消耗,而不認為這件資源使用的文化,它本身是有助於保育,我想蘭嶼海洋文化的例子,幾乎是可以推翻國家假設的前提)

現行法律規範與達悟雅美族人,使用貝灰文化的慣習背道而馳,儘管目前仍在意見蒐集期間,但族人也深切期盼在7月23號,草案公告到期前,相關部會承諾將親自踏上蘭嶼島上,與族人面對面協商機會不跳票,然而學者也點出,除了要將商業漁獵捕撈,和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漁獵文化捕撈的差異性進行審慎評估,否則看似保育海洋物種的策略,實際上將會讓達悟雅美族人,世代相傳的海洋文化,面臨斷續存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