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1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Iku lo'oh(張治平) 桃園大溪

返鄉創業新商業模式 創業者分享實戰經驗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各縣市政府不斷鼓勵青年創業,但返鄉創業真的這麼容易嗎?透過鏡頭帶大家來深入了解。

(創業青年 李顯哲 泰雅族:
在平地能夠有自己的一番實力,然後去打拼,然後有自己的能力,那我會希望返鄉,把自己最好的留給復興鄉這樣子。)

闡述著自己對於返鄉創業的期待,但在疫情的影響、國際動盪不安,衝擊貨幣經濟及物價,青年創業雖然有政府政策支持,但是否能一體適用,套用在原鄉產業發展?光是第一關的營業登記,可能就直接卡關了。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 金惠雯:
我覺得部落的產業的發展跟現在主流社會之間,其實有非常大的落差,那這個落差在於很多的法令的規定,在部落裡面是行不通的,像我們前陣子在協助台中松鶴部落的人,去申請一個工作室,他就是拿不出來,在商業區可以設立的地址,所以他在登記上就一直碰到困難,最後我們只好用虛擬的方式,就是讓它變成是一個網路賣家的方式來做這件事情。)

不只法律層面碰到層層關卡,翻開政府提供的創業補助計畫,往往都以補助個人去做規劃,少有以部落、族群主體性的層面進行設計,金惠雯認為,或許原民會可以提出與其他政府單位不同的補助亮點,讓族人可以從返鄉創業,進而帶動部落產業發展。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 金惠雯:
如果你所屬的部落或你所屬的區域,有一個什麼 如何促進就業這個問題,你去想一個商業模式,是可以讓部落的人可以就業,然後你又可以在這樣的文化根基上面,去形成一個產品的型態,如果是以推動社會企業來說的話,這樣的創業才會對部落未來的發展,就是整體原住民部落未來發展,跟個人自己的自我期許,兩者之間是比較可以結合的。)

而在疫情的時代下,網路電商平台成了主要銷售管道,金惠雯也建議政府單位可以成立一個輔導團隊,協助族人從商品上架到訂單確認的每一個步驟都有人可以詢問,讓族人不會因為要從頭花時間學習,而選擇犧牲一個可以銷售自己產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