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肯定國內休閒農業區,對農業六級化的努力,農委會今天(6)舉辦第三屆頒獎典禮,共46個休閒農業區獲獎,當中也有原鄉特色農業區。
國內目前有104個休閒農業區,每個場域結合了地方特色農業、文化、生態與景觀,去年超過2226萬人次參訪,創造88億元產值,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發展,而綠色開闊的農遊場域,仍是國人出遊首選。
(農委會主委 陳吉仲:
1百多的休(閒農業)區,我們3百多家的農場,在過去大家努力底下,我們一年平均有,3千多萬的遊客,來到我們的休閒農場,我們甚至還可以吸引,國外的旅客,超過7 80萬,甚至要到百萬)
為了肯定各個休閒農業區,對農業六級化的努力,農委會6號舉辦第三屆頒獎典禮,共有46個休區獲獎,其中花蓮馬太鞍休閒農業區、新竹那羅灣休閒農業區、及嘉義茶山休閒農業區都在得獎名單內。讓各界看見部落文化連結生態智慧的成果,吸引青年返鄉,注入更多創意與活力。
(馬太鞍休閒農業區主委 朱湘榕 阿美族:
很豐富的生態,跟我們阿美族的文化,邀請大家來到我們,馬太鞍的休閒農業區,期待更多青年,可以加入我們)
(茶山部落產業社區合作社專案經理 方潔恩 鄒族:
主要是半日一日跟二日,還有深度體驗,我們會客製化,而且我們都有固定的客群)
茶山部落族人表示,其實原鄉部落有人文、地景、故事等優勢,去年也獲得農委會金牌農村榮譽,但要讓效益極大化,除了透過休閒農業區推廣外,更要結合部落在地協會或合作社資源,讓族人們同步參與,社區發展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