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記者
Rowbaw Seyhu (温庭萱) / puljaljuyan (李耀維) 桃園龍潭

桃園原民農耕示範區 開辦農事專業課程

都會區少有的快樂農場,先前桃園市府、在原住民族農耕示範區,舉辦農業相關的專業課程,讓在這裡耕作的族人學習耕作,雖然規模不大,但也提升了農產的價值。

台上的講師說起民族植物的阿美族語,喚起台下農友們的記憶,桃園市原住民族農耕示範區23號舉辦研習課程,讓農友們學習農業相關的專業知識。

(研習講師 張文誠:
讓他們重新知道,他們民族植物的價值,然後會想要去種它,然後去推廣它,等於是在務農的過程中,順便去推廣自己的文化。)

講師透過實際經驗分享,讓在這裡耕作的農友們,在每一區約10坪的耕作地裡,學習如何透過農創推動小農產業,而這些族人因為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已經很久沒有接觸農業,所以桃園市府委託輔導團隊透過相關研習課程,提升農民的農業知識。

(原住民族傳統農耕示範區輔導團隊負責人 陳誼誠 阿美族:
可能離開土地離開農地,已經有一段時間,所以再重新在都會地區耕作,還需要一些知識,讓他們懂得去耕作這些作物,所以我們會安排一些專業的課程。)

雖然每位農友分配的種植面積規模不大,但藉由學習提升農產品價值,也可在都市中滿足田園樂趣。

(農民 葉進昌 阿美族:
也引進一些課程,讓我們做一些,多餘的要怎麼去,讓大家分享,讓我們農作物能夠,做一個農作行銷的一個方式。)

(農民 陳清妹 魯凱族:
我們種出來的東西,就是這個幾個月當中,就馬上長出來,可以賣給人家,我們希望說,我們這個菜園裡面用好一點。)

目前桃園市原住民族農耕示範區的總耕作單位有164個,未來也將規劃假日市集,延續移居世代的部落農作文化,發展桃園市原住民族特色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