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7
記者
Nabu (孫俊憲) 高雄市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影視節 舉辦"新視野"頒獎典禮

由原文會,辦理的"2022 MATA TIFF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影視節",昨天(26)晚間,在高雄駁二舉辦"新視野"影像競賽頒獎典禮,更邀請12位導演、14支國內外劇情片跟紀錄片,作為主題觀摩片,希望在原住民影視產MATA TIFF業開創一條全新道路。

第一屆"MATA TIFF"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影視節26號晚間,在高雄駁二盛大登場,同時舉辦新視野影像競賽頒獎。導演余欣蘭以"我是女人,我是獵人:筆記版"討論狩獵議題,而導演高志源的作品"Nasi生命力"則是探索,青年對於自身族群的認同與矛盾。

(導演 余欣蘭 太魯閣族:
因為這次拍的,其實就是我的媽媽,我媽媽她從小到大,她其實就是一個獵人,我這個片子它雖然只有20分鐘,可是我覺得按照我筆記本的方式,有點類似做一種詩跟影像的結合,然後再搭配古典音樂,那我希望狩獵這種事情,它應該是很被尊重的,它是很自由的象徵)

(導演 高志源 排灣族:
看到偏鄉部落很多小朋友,好像找不到原來的自己,所以我用比較劇情跟意象的方式,就是講一個母親,用傳統方式去紀念他的母親)

除了討論原住民文化傳承跟認同問題外,導演林煥文以紀錄片方式,拍攝都會區原住民族人,在災後重建家園的"我們的部落我的家"也讓都原居住議題,被更多人看見。

(導演 林煥文:
我們的部落我的家主要是描述,一群來自花蓮台東的原住民,在都會區因為一個災變,讓他們無家可歸,但是他們找到一個地方,用簡陋的木材搭建成臨時組合,一住就18年期盼能夠重建)

(策展人 蔡政良:
所以我們這次是用路的概念,去收集在觀摩影展的部分,我們去收集國際還有加上國內的,一些可以彰顯這樣主題,很好的作品,來在第一屆的影視節播映)

策展人蔡政良強調,影視節以阿美族語中的Lalan路徑為主題,更邀請12位導演、14支國內外劇情片及紀錄片作為主題觀摩片,希望在原住民影視產業開創一條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