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記者
Kacaw·Mayaw (周浩伊)/uliu(郭亞文) 台北市

口罩解禁出現"容貌焦慮" 醫:青少年比例高

最近讓青少年感到焦慮的事情又多了一樁,那就是當了3年的蒙面俠後,終於在這一周開放了口罩禁令,不過就有民眾表示,不戴口罩會出現不安全感等焦慮狀態,醫師就指出這是所謂的"容貌焦慮"的心理障礙,大多都出現在求學階段的青少年,這一波口罩解封也讓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浮上檯面。

(學生 paliljas (何旻諺) 排灣族:
我覺得還是會(戴口罩)啦,戴了就真的比較好看啊)

隨著政府宣布2月20號,開放室內不用戴口罩,民眾當了3年多的蒙面俠,突然脫離這另類的安全感,是讓不少人在網路上分享,擔心自己膚質不佳、或臉型不好看遭嘲笑,而會出現'容貌焦慮的心理障礙。

(學生 趙純玉:
就是戴著習慣了,然後比較有安全感,因為我對下半臉,比較沒有自信,所以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也是,有點(缺乏)安全感,所以會繼續戴著)

對此,心理醫生許正典就指出,青少年由於在意是否能被同儕認同、外在形象是否能夠自我接納,都會是影響情緒的因素。而口罩的鬆綁可能會讓青少年出現容貌焦慮,進而影響人際社交上的互動,可能出現恐懼上學、甚至拒絕上學的狀況。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 許正典:
學習還是會受到影響,然後他的情緒,因為他現在不能跟人,正常的互動 社交嘛,所以他一定從焦慮轉變為憂鬱,這是我們比較擔心,他的注意力 從原本的學習,變成太在意自己的外表的時候,他可能學習受到影響,人際受到影響 甚至呢,他的一些互動表現,可能都會有怎麼樣,情緒 或者睡眠,這些飲食的障礙)

許正典表示,若有出現容貌焦慮的狀態,提醒青少年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在自我優勢能力、和特質當中,重新找回自我的信心成就。而對於找回自信,皮膚科醫生就表示,過去3年民眾在戴口罩時,因為悶熱潮濕的環境,讓臉部容易造成細菌、寄生蟲的孳生,誘發皮膚油水不平衡的狀況,嚴重的人則出現脂漏性皮膚炎、而口罩材質也可能出現摩擦性皮膚炎的情況,導致民眾在就診的狀況上是有明顯提升。不過要預防發生皮膚發炎等狀況,皮膚科醫生提出了重要的關鍵。

(臺安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曾德朋:
臨床上是有看到,因為戴了口罩,因為口罩所誘發的這種皮膚炎,因為比較油水不平衡,希望他們能夠要多補充乳液啦,中間呢就是吃飯的時間,中午的時間可能要,也要做一次的清洗,像這樣的一些動作,再補充乳液 像這樣的狀況,其實晚上的清潔,是特別重要的,啊還有控油的這些,狀況也要做)

曾德朋還表示,皮膚狀況不會永遠的平衡,攸關於平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提醒民眾平日的清潔,就顯得特別重要。雖然室內口罩禁令鬆綁,但是請留意部分場所、像是醫療照護機構、搭乘大眾運輸,還是得全程佩戴;至於學校、幼兒園和托嬰中心,還要等到3月6號,室內才會進一步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