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在沒有原鄉的都會區,讓族語傳承沒有阻礙?台北市今天(18)舉辦第8屆的族語單詞競賽,競賽隊伍總共有8組,分別由國中和國小的學生組成,其中也有非原民的學生來小試身手,不過指導老師也坦言,要在都會區組成一隊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同一族的學生分散在不同行政區內,必須跨校組隊來訓練。
緊盯螢幕,快速回答,搶分成功,第8屆台北市族語單詞競賽,總共有8組參賽,分成國中組4組和國小組4組,其中在排灣族語的組別中,也有非原民的學生參加,更有從小在南部長大,家裡長輩都用族語對話,也學習族語歌唱,到北部讀書之後,仍對學習族語很有興趣。
(參賽學生 李悠睦:
(平常是在學校學嗎)線上 六跟七(周日)(一周)兩次)
(參賽學生 sauniaw(蔡以琳) 排灣族:
從小在屏東長大,我身邊的阿公阿嬤都是原住民,然後姨婆是歌手,她就會帶我去不同地方,認識很多歌手)
剛比完賽如釋重負的學生們,賽後也坦言這次比賽準備時間不夠,表現得不如以往,不過在拿手項目上仍發揮的不錯。
(參賽學生 王永淨 阿美族:
之前有參加過,上次比較好的是選擇題,這次就是看族語說中文比較好)
不過要來參加族語單詞競賽,指導老師表示,因為台北市同族群的學生分散在不同校,形成跨校組隊的情形,也因為居住分散的狀況,更讓台北市各區的母語巢,成為學習和傳承族語的重要基地。
(指導老師 sauljaljui(鄭美春) 排灣族:
要組一個團隊,來參加這個單詞 競賽非常困難,因為每個小孩子,都是住在各不同的區域,其實我覺得家長滿重要的,先跟他們溝通,我們會帶孩子怎麼做怎麼走,然後他們就很認同,家長都很願意配合)
(台北市原民會主委 Bakan Pawan (巴干‧巴萬) 賽德克族:
我們有30幾個語言(母語)巢,主要就是推動,我們台北市語言的傳承,我們除了在語言(母語)巢之外,我們針對在族語認證之前,我們都有族語認證模擬測驗)
主委也表示,在歷屆的比賽中,也有非原民的學生來參加競賽,更在推行全民原教的狀態下,認識彼此的文化來消弭歧視,才能讓撒下的族語種子,遍地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