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連鎖賣場,小朋友二話不說直衝玩具區,男生目光集中模型、賽車、玩具槍,女生則是樂高、桌遊、洋娃娃,孩子們仔細挑、認真選,哪怕東西再大、再重,就是要找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帶回家。
(卑南鄉學童 嚴琳 魯凱族:
買泡泡機,可以玩泡泡。)
(卑南鄉學童 田威新 魯凱族:
買羽毛球那些的,(為什麼想買球),因為我哥哥有打球,所以我就喜歡這個。)
(卑南鄉學童 胡家豪 魯凱族:
(今天買玩具開不開心),開心,(爸爸媽媽有沒有常常買玩具),(還是很少),很少,媽媽會說要去買棍子。)
(卑南鄉學童 古家穎 魯凱族:
他們(父母)會說,買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幹嘛,然後就會在(賣場)這裡被罵。)
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們都好開心,因為平常跟爸媽說要買玩具,通常換來的都是一頓罵,不過這天他們可以盡情選購,因為有善心團體幫忙買單。
(台東縣友善關懷協會副總幹事 沈崇旭:
他們大部分的家庭是滿辛苦的,所以有一些,像剛剛有一個小朋友要買一個,399的玩具槍的玩具,其實就有再思考了一下,因為平常比較不會有,這些機會可以買這些東西。)
買玩具是孩子們都期待的事,但對於弱勢家庭的孩童來說,卻經常只能望梅止渴。為關懷偏鄉弱勢孩童,台東縣友善關懷協會選在兒童節前,攜手部落客,以及高雄社服單位,帶領達魯瑪克、龍田及鸞山部落共65位孩童到賣場血拚,提供每人500元扣打(預算),購買自己想要的玩具、文具,做為今年的兒童節禮物,也盼藉由購物體驗,讓孩子清楚分辨"需要"跟"想要"之間的差異,培養正確理財觀念。
(台東縣友善關懷協會副總幹事 沈崇旭:
當孩子在選購的過程中,真的要把他放回去嗎,就會有一個天人交戰的過程,這當然是在課堂是學不到的。)
透過實際採購,培養孩童為需要而消費的習慣,藉以學習支配可用資源,盼以正確理財觀念,翻轉未來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