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記者
udjuy 台東達仁

台東農改場研發移植機 栽種小米省力省時

giqas hintgan kikay p'uya trakis llaw ru ini hiriq ryax


現在也是正值小米栽種時期,許多部落族人,從除草翻土到播種,過去都是以人工的方式來進行,相當耗時耗工耗體力,台東農改場,特別研發出一種半機械的栽種機器,透過這台機器的栽種,將可省去大半的栽種成本,提高種植效率。

手拉著插秧機器,在農田裡來回穿梭,一整排的小米秧苗,就自動種在土裡面,相當輕鬆省力又省時,這台機器是台東農改場,仿效日本種植蔬菜的設備,所研發改良而成的小米移植機,希望提高種植效率及減少栽種成本。

(農民 廖新妹 Paiwan
少請了一個工人,對啊 你看它直接蓋土,如果我們在撒(種)的時候,我們還要請工人幫忙在後面,後面那個,弄那個土蓋土。)

(農民 吳正忠 Paiwan
早期太多都是撒種疏苗,花在這邊很大的人力成本又高,老人家體力也不行,如果說今天我們解決,這個生產的問題的話,會不會也是讓我們的那個,銷的部分能夠達到一個平衡,就是我們至少貨源夠銷,每一個段位都有,大家都可以拿到他該有的收入。)


台東農改場表示,由於小米栽種栽種期間不容易管理,加上部落人口老化,導致栽種面積愈來愈少,而這台小米移植機,一個人就可以輕鬆操作,雖然可以減少部分人力成本,不過,面對部落大多是山坡地形,仍需改善及進步空間。

(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 張芳魁
小米移植機能夠提早用育苗的方式,讓小米先長出來,配合機械然後來移植,能夠縮短它栽培的時間,也可以讓田裡面的雜草,不要那麼快,跟小米來競爭,幫助我們省去一部分的人工。)


小米是排灣族重要的糧食作物,許多祭典更是圍繞著小米在進行,像是除草祭、播種祭以及收穫祭,與族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期望可藉由小米移植機的研發,增加栽種面積,提高產量,重新找回和土地的連結,復振小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