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氣象組織指出,未來的五年,全球的溫度有很高的機率,會上升超過1.5度,而根據氣象局統計數據來看,未來可能是聖嬰年,中、東太平洋海溫會上升,氣象局長鄭明典就在社群媒體上表示,聖嬰年的發展,颱風生成的位置會向東移、距離台灣就會更遠,因此颱風能為水庫帶來解渴的機率,將不再可靠。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無論是雨水或氣溫,都大大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尤其是從今年初開始,各地缺水的情形就相當嚴重,除了缺水問題,聯合國氣象組織更在17號表示,未來五年,全球的溫度將上升超過"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限制升溫,1.5度。
(聯合國氣象組織秘書長 Petteri Taalas:
未來的五年,全球氣溫將有66%的機率,上升超過1.5度的,相當肯定地,當反聖嬰現象一結束,我們將在未來的五年,看見史上 最熱的時期)
(氣象局簡任技正 陳孟詩:
像過去三年是反聖嬰(年),所以全球溫度就沒有再創新高,可是今年從現在的一些資料來看,可能有很高的機會,轉變成一個聖嬰的現象,所以預期今年全球的平均溫度,可能會再升高)
這個氣象異常現象會如何影響台灣? 氣象局長鄭明典就在個人社群媒體上表示,聖嬰現象的發展年,隨著暖海水區往東移,颱風生成位置也會跟著往東移、距離台灣會更遠,而颱風的雨水能否即時救援水庫的存水,就不是很可靠。而陳孟詩也說,當颱風生成的距離與台灣越遠,在海上的時間就越長,因此若颱風靠近台灣,帶來的強度,可能會更強。而台灣在面對全球暖化的情況下,除了颱風帶來的雨量無法掌握外,其他時段的降雨,也可能受到影響。
(氣象局簡任技正 陳孟詩:
有一些研究顯示,在全球暖化的情況之下,濕的地方越濕 乾的地方越乾,那或是說可能,乾旱或水災都會發生的情況,就是不下雨就很長一段時間不下雨,可是一下雨的時候,那個雨量通常都會比較強)
氣象局也提醒住在山區的民眾,要多加注意大雨或暴雨的情形,同時也表示,未來台灣雖然溫度可能會再上升,但年跟年之間的變化,仍有上下起伏的震盪與季節性的變化,因此若遇到極端事件的發生,氣象局也會在第一時間出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