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分享、就是想讓大家、更親近我們原民的文化,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是舉辦了魯凱族花環的講座,參與的民眾都覺得很有意義。
一手拿著鐵絲,另一隻手將萬壽菊穿入鐵絲,民眾努力學習製作花環。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在10號辦理魯凱族花環講座,讓民眾從手作開始,親近原民文化。
(參與民眾 林女士:
過去在戴花環,我真的我不知道有這樣的區別,我只是把它(覺得)說 很美 很美,經過老師的講解,我才知道花環,它是有不同的(意涵))
(參與民眾 Kenji:
我認為很有趣(原民的)配件等物品很美麗,所以我就很好奇,台灣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
講師表示,魯凱族人配戴的花環主要分為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以女性舉例,在正式場合中,在前額配戴的百合花"dukipi",會透過"配戴百合花儀式",才能配戴,象徵貞潔與榮耀;另外,在非正式場合,婦女則會將玉羊齒結合薄荷製作成花環,達到消暑、提振精神的作用。
(講師 柯姶巧 魯凱族:
魯凱族在製作,一個很簡易的一個編織的花環,如何讓它的一個文化 內涵,可以在我們都會區的孩子,或者是在我們都會區的,一個群族(族群)當中,我們能夠延續下去)
一個小小的配飾,都可能有特別的意涵,透過民眾的互動參與,讓教科書上以外的傳統文化,進一步讓大眾看見,也活絡在日常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