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4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Kawa(施俊銘) 台北市

1960年代原聲重現 台師大製專輯傳承樂曲

台師大在近期釋出三張1960年代,在宜蘭大同、屏東牡丹以及台東馬蘭所採集的樂曲,進行修正、整理分析後製作成專輯,也讓年輕一輩的族人透過學習,繼續傳承這些樂曲。

斷斷續續的聲音是1967年的7月20號,由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的泰雅族人,所吟唱的祖訓歌。台灣師範大學近期將1960年代由學者史惟亮與許常惠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所留下的56卷錄音盤帶中,在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以及台東縣馬蘭部落所採集到的樂曲,進行修正、整理分析後製作成專輯,為世人所聽見。

(台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長 呂鈺秀:
那部落的人聽到了以後都非常地興奮,第一個是聽到了50多年前的聲音,第二個是很多歌者都是他們認識的人,那尋找這個歌者這一個部分,其實以前我們從來都沒有做過,因為我們以前關心的都是採集者。)

(歌者後代 tjukat papalicang(李福德) 排灣族:
在60幾年,我們就出來到大社會,為了生活,所以基本上的語言傳承就並沒有傳承的很好,那透過這一次,聽到我媽媽,原來我媽媽以前也是滿會唱歌的滿會跳舞的,所以感到非常地榮幸。)

戒嚴加上國語政策的推行,是造成大部分族群的語言及文化斷層的主因,而台師大團隊將這些珍貴的紀錄進行轉檔、掃描以及校正,也帶回部落審視,更趁著專輯的釋出,讓年輕一輩的族人學習這些距今半個世紀以上的樂曲。

(歌者後代 kivi papalicang(李恩屏) 排灣族:
我覺得是很感恩,就是說怎麼還可以聽到她的聲音這樣子,然後還有機會再去跟她問到很久以前,甚至日治時代,那時候,她小時候的樣子。)

(歌者後代 Mbing‧Taya(沈俊傑) 泰雅族:
自己也再一次去回放,再去聽的時候,其實是更多的思念,跟過去跟奶奶跟一些長輩們的一些生活的經驗。)

宜蘭縣大同鄉寒溪長老教會主任牧師黃志堅表示,雖然當時採集的樂曲大部分受到基督教以及日本歌曲的影響,但仍可以進一步探究早期先人生活的樣貌,以及語言使用的情形。

(宜蘭縣大同鄉寒溪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Syat Nayuki(黃志堅) 泰雅族:
因為有一些歌謠部分,它那不能隨便去竄改歌詞,所以它這個部分,就是很清楚地描繪,大概三四代、五六代之前他們所教他們的泰雅遷徙古調、結婚的禮儀各方面,都是用最傳統的唱法,然後沿用到這個1967(採集)的這個歌曲裡面。)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如果這個(計畫)補助的費用還是不太夠的話,歡迎補提計畫我們全力來配合好不好。)

在教育端與中央部會的合作下,讓原民樂曲資料能被保存下來,目前這些珍貴的資料,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保存,出版品則會送回部落,讓族人能擁有、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