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透過展覽使民眾更加了解原住民族的多元性及生活樣貌,原文發中心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推出"人類學家的錢包-貨幣的社會生活特展",以人類學家的視野,認識南島民族貨幣多樣性與常民文化。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主任 郭佩宜:
這個展覽當然不只是展現群島文化,當然還包括全世界各地,不一樣的貨幣跟文化,但是因為我自己是研究大洋洲的,所以對太平洋南島文化特別有興趣,所以在這個展覽裡面大家可以看到,非常高比例的原住民族,尤其是南島原住民族的,不同貨幣的展現。)
(原文發中心主任 曾智勇 排灣族:
過去我們在三地門這裡,更是大家都知道,一個老鷹的羽毛老鷹的羽毛,就可以買一部摩托車,就是頭目在插的羽毛,不過當然它的紋理要很漂亮,才能夠買一部摩托車,還有小米也可以做交換。)
展區中可以看見世界各地石頭、貝殼等千奇百怪的貨幣,以及貨幣的歷史與文化演進,展場也有多種互動設計,民眾可以手腦並用,讓觀展更具趣味。
(觀展民眾 林語蕎:
看到各種不同的貨幣,像泡麵也可以當貨幣,我就覺得非常有趣。)
(觀展民眾 Dremedremane 魯凱族:
有用石頭做成的石幣,因為我們排灣族魯凱族也有這個東西,但它裡面展覽是在台灣以外的國家,所以隔了一個大西洋,竟然還可以看到跟我們類似的石幣。)
展覽將平時大眾較少關注的"貨幣"議題,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使民眾透過參與互動式展場設計,理解展覽的主題及核心內容,體驗深度的南島貨幣文化探索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