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記者
Vagyatan (馬月琴 )  /  張家維 台東

教職退休投入木雕工藝 賴盈宏作品足見熱愛蘭嶼

有些族人可能還記得這一位早年在蘭嶼島上教書的賴老師,1972年(民61) 賴盈宏老師當完兵退伍以後,因為嚮往蘭嶼,就申請調到蘭嶼教書,一待就是21年,賴老師年輕時非常喜歡工藝美術,從教職退休以後,他開始專注在木雕的創作上,至今已累積了非常多的作品,尤其對於蘭嶼的拼板舟情有獨鍾,帶您來看他的故事。

宏亮的歌聲,詮釋蘭嶼美好景色,早年賴盈宏老師從電視上看到,蘭嶼的拼板舟和優美的風景,心裡非常嚮往,民國61年他當完兵之後,就申請調到蘭嶼國小教書,在蘭嶼21年的教職生涯中,足足證明他愛蘭嶼。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sinsi
我53年師範學校畢業 ,然後我就在海端國小 ,這個擔任老師,但是那個時候我就看到新聞報導,說蘭嶼風景很優美 ,可是我最喜歡的是在海邊上 ,有很多很多的船我非常喜歡,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畫圖,長大了以後喜歡做木工工藝 ,而且對蘭嶼那個船 那麼漂亮的船 ,我非常的嚮往,所以我就在退伍當兵退伍以後 ,這個61年的時候 ,就調到蘭嶼國小,在那邊服務,服務了將近21年 ,那21年過程當中 ,我蘭嶼國小服務了13年 ,東清國小2年 椰油國小2年,還有這個朗島國小2年 ,再過來野銀分校也有 總共21年 ,所以到了蘭嶼以後,我真的實現了我的理想,所以我就特別 ,每天都是在海邊去看到 ,那麼多漂亮的船 ,所以我的心裡的想法就是說 ,這個船那麼的漂亮,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教育的過程,教育的方式來指導學生 ,來畫蘭嶼的船 ,來刻蘭嶼 ,用木頭刻來做出蘭嶼的船 ,再來我曾經在蘭嶼那個高職,那個時候高職是東港水產學校 ,蘭嶼高職是分校,我曾經在晚上3年的時間 ,晚上來指導他們刻蘭嶼的版畫 ,以及蘭嶼的船 )

賴老師的夫人李美玉老師,是台東卑南族人,早期也曾經在蘭嶼椰油國小任教,當時老師除了教書,還得帶小朋友去河邊洗頭。

(前椰油國小老師  李美玉 卑南族:
sinsi
我是卑南鄉初鹿村 ,到蘭嶼呢我是民國63年,63年過去的,在那邊4年,在椰油國小擔任,那時候是教一、二年級,我們女老師大部分都教一、二年級,一開始就是我發現,我們椰油國小的小朋友呢,對歌唱是很有天分,所以我們那時候就,有鄉裡面的那個合唱比賽,所以我們就練習啊 練習 ,結果合唱比賽還拿到冠軍喔,他們就很高興,我在椰油國小,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我們,禮拜三的下午,我們都要帶著小朋友去河邊,要去給他們洗頭,給他們洗頭,我們都帶著肥皂啊,帶著毛巾啊,在那個年代啦 跟小朋友,給他們洗頭,結果很多觀光客會經過會看到,那些小朋友真的很可愛,所以我會想到說,哇 蘭嶼的小朋友就是那麼純真,很純真的小孩子,我們在別的學校教過以後我們會比較 )
 
( 前椰油國小老師  李美玉 卑南族:
sinsi
到了一個新的環境,當然一開始會不太能夠適應,因為跟自己原生的家庭不太一樣,可是接觸了那邊的家長,接觸了那邊的學生以後,我發現那是一個非常淳樸的地方,很淳樸 ,那些家長也是跟我們老師之間,他們有什麼事情他會跟我們講,他能夠跟老師講,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而且他們的小孩子,我們盡我們的所能,能夠教他們多少,我們都儘量的教,我們所學到的能夠教多少,我們都儘量教,我是覺得,他們每一個小孩子都有他們的優點,有他們的優點,我們就讓他們優點能夠發揚,能夠更好)

賴老師回憶道,早年在蘭嶼國小擔任總務主任時,學校的廚工生病到台灣就醫,他還得下廚料理全校師生的午餐。賴老師為了讓學生學好國語,上課時總是慢慢說,學生也很專注學習,參加世界兒童畫展,也都是年年入圍,年年得獎。

(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sinsi
然後我在蘭嶼上課 ,我的國語是慢慢講 ,他們都一直看我的嘴型 ,我怕亂講,等一下他們的國語就說不好,因為我算是他們的第一個老師,所以他從我這邊學到很多 ,所以我不管怎麼樣我都要盡力 ,還有我在蘭嶼國小 ,曾經因為我那時候是當總務主任,有一個工友先生他身體不好,回來台灣治療,半個月 ,我就找不到煮飯菜的小姐,我就下廚,我就煮給他們吃  ,煮大鍋飯100多個人喔 ,100多個喔 ,還有菜 還有雞肉,那個都是我買的 我設計好的,然後裡面就煮 大概有半個月)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sinsi
可是今天我要講就是說,因為我在蘭嶼國小,有成立兒童畫會,但是沒有想到他們很認真,他們畫的都是非常的有,因為那個時候我還沒有相機,拍照我都可以給你們看,他們真的是蘭嶼那種風土人情,獨特的畫面,還有獨特的思維,所以我們參加世界兒童畫展,參加世界兒童畫展是 ,超過一百個國家,來比賽這個畫展,我們都是年年入圍年年得獎,我們還曾經好幾次得到特優,所以說蘭嶼的孩子,只要秉持著你的,教育的愛心跟服事,來指導小孩子會有很大的回饋,他會做得很好)

賴老師在蘭嶼教書,除了關心學生的教育,他也樂意幫助學生家長,看到族人用老舊的刀在雕刻拼板舟,便趁著去台東開會時,買了雕刻刀送給家長。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sinsi
他是那個紅頭 (部落) 曾先生,那一片木料,就是那個時候他在刻他自己的船,一人划的船,然後我就因為,他的住家剛好就是說,我經常會經過,因為他是在我宿舍的底下,他每天都在做,他會搭一個小屋都在做,可是有一天我去看的時候,因為我跟曾先生,因為他的兒子是我的學生,我發現到說,後來發現到他的刀具不夠,而且有的是老舊了,他是感覺到很費力,要磨利也不容易,所以我就,我有參加在台東開會的話,我回到台東我就買了一把,幾把的那個木雕的,那個刀子送給他,哇 他很感動 他很感動,以後我那個時候,剛好那一年是民國82年,我要離開了,他知道我要離開,他說我要送你什麼東西,我說不用了 謝謝了 不用,後來我看到他在房子旁邊 ,就那個已經算壞掉的船板,他就放在他的房子的旁邊 ,就擱在那裡,我就問他說,你這個雕刻算船板,我跟你買好不好,他聽到我要跟他買,他說 不用我送給你,就是這樣我就把它帶回來,帶回來最大意義就是說,帶回來我就佈置在我的客廳,主要就是第一個懷念他,這個是蘭嶼真正的也是藝師,他可以,你看了不起,他可以一面做一面刻,他是自己刻的,能夠送給我,所以我懷念他,所以我對我只要看到這一片,我就更加想到蘭嶼,所以蘭嶼的風土人情,又充滿了在我的腦記裡面,所以我是很感動 )

賴老師於民國82年離開蘭嶼,繼續在台東長濱鄉樟原國小任教,幾年後就退休,便開始大量的購買藝術的書籍,同時積極創作蘭嶼木雕。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sinsi
然後這個21年的當中,當然感觸良多 ,就是說蘭嶼的船那麼的漂亮 ,我們是不是可以 ,讓世界的人都知道,讓我們的國人都非常的喜歡,所以我在民國85年 ,在長濱樟原國小退休以後,我就致力於這個木雕,為了要達成我這種理想 ,所以我就大量地購買藝術的書籍,尤其著重在人物畫,再過來也買了很多的機器,成立了工作室 ,所以積極的在創作蘭嶼木雕,獨木舟為主軸,所以我也參加了台東文化中心,還有屏東文化中心 ,以及台北文化部所辦的,大型的木雕競賽,我就很高興都能夠入選 ,所以我一直認為蘭嶼的獨木舟 ,我一直地感覺到,它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船,最有文化的內涵 ,所以我內心裡面 ,希望我們蘭嶼的子孫,能夠重視這個問題,重視祖先的智慧 ,還有這個把那麼優美,那麼好的精美的傳統木雕技術,傳下來 )

桌上擺的、牆上掛的,都是賴老師退休後20多年來辛苦創作的成品,賴老師家裡的客廳,彷彿就像是小型的文物館。而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都有深厚的文化意涵。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sinsi
我當時買這一塊木頭 ,這個是我們台灣一級木 叫福杉,它是很香的而且它的顏色,就是像它本來的顏色,就像那個上面,那個我都沒有塗顏色,上面就原來這個顏色,就是紅紅的很漂亮,可是那時候我買的時候,我是感覺到是,這個地方好像壞了,好像蛀壞了 ,所以我是想說 ,不然我買的時候 ,我就從這個地方壞了切掉 不要 ,然後我就從這個小塊來做創作,後來我想到說,我61年到過蘭嶼的時候,我發現到那個海邊,就是很多有很漂亮的船,也有很多已經算用過了,舊的船,就擱在那個地方,很多,擱成一堆,可是我去檢查的時候,那個船雖然是舊了壞了,就是它要重新做新船 ,所以就把那個板子,就放在那個地方 ,好像是等於說是 ,再過一段時間要把它帶回家 ,所以我一直想說這個船壞掉了,雖然是壞掉了 ,可是它曾經以前努力過 ,捕很多的飛魚 ,所以我是感覺到 它是功成身退 ,它這個講起來雖然舊了,我認為它以前,有一個輝煌的這種成績 ,值得喝采 ,所以我就說 ,那我就沒有把那個切掉,我就把它當作說,這個船就是 ,雖然舊了以後 ,把它收集起來 收集起來,雖然切掉了 ,而且這個船壞了 ,但是我就把它定名為 "歲月的痕跡",用這個歲月的痕跡來思考,所以這個油漆上上去的時候 ,我也把它磨掉一些 ,把它很舊很舊很舊 ,所以說我刻完以後感覺到說 ,這種船所呈現的是另外一種的風貌,跟其他擺在桌上那個船 ,是那種美感不太一樣 ,所以我就把它擺在這個 ,掛在這個牆壁上,每天看了以後就感覺到,一個人雖然說年紀大了 ,可是他在以前,也做了很多的豐功偉績,做了很多的事情 ,這一種的年紀大的人,我們講起來就是耆老,我們要給予尊敬,給予鼓掌,給予喝采,就是這樣)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sinsi
這件作品講起來,在我蘭嶼的記憶裡面,在21年記憶裡面 ,每年都會呈現在我的面前 ,尤其是我們蘭嶼豐年祭的時候 ,會有舂小米 ,就是收穫期的時候,小米成熟了收穫了以後,會有這個豐年祭 ,有這樣的一個舞蹈 ,就是說把小米舂成 ,把那個殼舂掉 ,然後取那個小米,所以說在我的記憶當中,它的這種感覺非常的 ,在我腦海裡面還是記憶猶新 ,我這一個創作 ,它的題目就是舂小米,就是豐年祭 ,來把它展現出來 ,那這一件的作品 ,是在白天烈日之下 ,的這種感覺,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到 ,你會發現到 我最主要是強調 ,這個舂米是 是他在舂米沒有錯 ,可是我又發現到 ,是很多人來舂這個小米,不是只有一個人 ,所以他是動感的 ,所以我展現的話就是 ,這個他的腳 ,你看這個腳他要踏過去 ,這個是在等 在等待,這個也是在等待,這個是在後排,他們是圍成一圈 ,這個是真的是說要準備了 ,你看他的手拿的是那個杵 ,要舂這邊的臼,這邊就是很多小米,所以他這個動作所展現出來的話 ,就是我展現最主要就是說 ,呈現我們對年輕人的,這種肌肉的跟美把它表現出來 ,所以說他是有演進的 ,也有律動 也有動感 ,再過來我很強調的是這個光線,光線是因為烈日之下 ,所以它的光線 ,是我把它表現出來 ,這個都是影子 ,這個都是影子 ,這樣來呈現這個這個它的美感,我是感覺到這個半世紀的創作 ,講起來這件的作品,我是非常的滿意,我認為是在我創作當中 ,最滿意的一件作品 )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sinsi
這一幅畫講起來就是,2016年完成的一幅作品,它的主題就是頭髮舞 頭髮舞,因為我到61年到過蘭嶼這21年來,這種頭髮舞只要是豐年祭的時候,我都會看到一群很多的婦女 小姐 ,在那邊隨著這個歌舞,來跳這個頭髮舞 ,所以我要做這個作品的時候,我就想到說,頭髮要跳這個舞,一定要展現它的律動,所以我這個頭髮舞 ,你會發現到它是被風吹的 ,那時候被風吹過來,所以這個頭髮在空中飛舞,所以我感覺到煞是好看 很美 ,所以我一直感覺到說,我們的作品 ,我一直感覺到美術的作品 ,要跟那個唱歌 音樂,隨著音樂的話它最重要就是律動 ,那我們的作品,也是可以展現它的動感 ,這樣的話才會生動 )

賴老師從年輕時對木雕藝術的興趣與天分,以及長年在蘭嶼所吸收的文化養分,儼然成為他創作的泉源與靈感,而靈感來的時候,半夜都會爬起來創作。 

(前椰油國小老師  李美玉 卑南族:
sinsi
像我們有時候,他想到什麼 他半夜起來,他有什麼靈感來的時候,他半夜會起來做,那我就說,哇你的靈感又來了,他說你如果不起來,明天靈感就不見了,他認為這件事情他需要做的話,他一定是做得很好的,我就是在後面默默的,做一個推手而已,我也沒有幫他什麼忙,因為我也不懂,我念書的時候,我這個美術是快要不及格的,唱歌是很好 音樂都很好,可是美術不行,所以嫁給他以後我從他這裡,慢慢的去接收一些美的東西啊 ,藝術的東西啊,他會慢慢的教我,其實我是很感謝他,讓我進入到這樣的一個領域) 

賴老師、李老師,將他們年輕的生命,奉獻給蘭嶼的孩子,深信蘭嶼的孩子會感念在心,而賴老師讀初中時,遇到一位會鼓勵學生的好老師,使他一生熱衷工藝、美術,當然妻子更是他在創作過程中的幕後推手。

(前蘭嶼國小老師   賴盈宏 :
我感覺到因為我一生,都是在從事美術教學 畫畫 ,這種工藝也是屬於美術的課程,所以我一生 ,因為也是我一生所熱愛的,我以前小的時候就很喜歡畫畫,我在初中 那時候初中,我的畫畫,每一次老師都給我A++,我就很感動,這位老師已經在美國,所以他也激勵我也肯定我,我在藝術方面可能有小小的天分,他也鼓勵我要執著,要我深入去探討,然後他告訴我一句話說,不要忘記傳統,傳統最美,我在蘭嶼21年,很珍貴的那一種感受很美的回憶,人家說躍然紙上,像你們就是躍然紙上 ,我是把它跳躍在我的木雕上,我還是會繼續的創作,當然在這過程當中,我還是要感謝我太太還有我的家人,她是我的幕後推手,不斷的鼓勵我,如果是我太太說,你一直每天都在刻那個木頭,連我講話的聲音,講話的時間都沒有,怎麼可以這樣,所以我還感謝她,她是我幕後的推手,還不斷的鼓勵我,所以我才有今天的小小的成績,呈現在你的面前)

深藏在心底的蘭嶼情懷,緊緊維繫著、陪伴著他們夫妻老年的生活,賴老師"歲月的痕跡"作品,最能夠形容他們夫妻的人生歷練,往事已矣,唯透過欣賞家中的作品,來懷念蘭嶼的種種,李美玉老師不禁哽咽的說,會更珍惜往後老夫老妻的日子。

前椰油國小老師  李美玉 卑南族:
sinsi
所以他說,他所做的這些作品,他是不賣給人家的,他就是要留著,留著每天都可以看這些東西,去懷念蘭嶼,所以我們就覺得,在那邊有時候我們把燈打開,鹵素燈打開 ,然後兩個人就慢慢的欣賞 ,我覺得我最喜歡的就是,他那一艘歲月的痕跡,那一個圖,那個圖很多人喜歡,在我印象中已經有十幾個人說,那一幅圖很棒,我為什麼說特別喜歡那一幅圖呢",歲月的痕跡"這個也可以形容我們,我們年齡慢慢大了,就像那個船一樣慢慢要凋謝,可是它雖然說要凋謝了 ,可是我z要留下一些,好的回憶啊 ,留下一些讓人家記得我們的優點,所以我覺得那一幅圖我特別喜歡 ,我覺得我們年紀慢慢大,我們會更珍惜,珍惜往後的日子 ,我們要更珍惜,要好好的過 我覺得是,尤其老夫老妻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