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公布營養午餐調查,發現有4成學校,每週都會提供2次以上的加工食品,炸物的比例也偏高。另外食物味道不好,以及菜色不佳,也讓八成的學生曾經感到、午餐吃不飽。
營養午餐大調查,兒福聯盟公布台灣兒少營養午餐報告, 發現有8成學生表示,午餐曾吃不飽。但調查進一步發現,並非食材不夠,而是菜色不討喜、味道差,也讓學校營養午餐的廚餘,一桶接著一桶。
(國小生 Iciyang Amis
o'oko
因為學校的青菜都很油。)
(國中生 黃同學
o'oko
他會把湯 蘿蔔 跟,玉米還有冬粉,還有菜放在一起,然後煮成一個湯。)
像這樣大雜燴的不明湯品,學生真的吃不下去。另外學生反應青菜偏油,調查報告也顯示,有4成學校每週都會提供2次以上的加工食品。食安把關出現漏洞,兒福聯盟指出,台灣的公職營養師人力,出現大缺口。
(兒福聯盟組織發展處長 黃韻璇
chucan ta lenmon
營養師並不是每個學校都有,因為目前各校的營養師狀況不一,加上其實在營養午餐相關的規定,雖然中央有制定一些原則,但各縣市政府包括在費用上的補助,或者是執行的相關方式都不一樣。)
兒福聯盟估算,鄰近的日韓,學生數達上百萬人,各有一萬多名的公職營養師。反觀台灣一百多萬的兒少學生,全台僅有600位學校公職營養師。
(大享食育協會祕書長 黃嘉琳
leyahioa ta oa'n ʉ
我們光是從這個比例上就可以知道,我們孩子們營養健康的管理,在專業專職的人力,在學校裡面管控,我們差日本韓國實在太多了。)
因此學生倡議,除了加強同儕惜食觀念,也呼籲營養午餐品質提升。不過這樣的午餐品質,每學期支付的營養午餐費用,錢到底花在哪?兒福聯盟也呼籲政府,設立營養午餐專法,讓中央把關,地方執行的政策一致。同時也讓午餐價格透明化,讓學生吃得安心,家長付的甘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