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Tjivuluwan (孫政賢) 台北市

921國際失智症日 國健署推廣營造友善社會

921 deddan semuzuq tu qanengi na siakay 國健署

各政黨參選人不約而同在今天提起長照政策,也是因為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國健署今(21)天召開記者會,大力推廣失智友善、社會共辦,從中央到地方一起來認識失智症,以社區織起相互照顧的保護網,讓失智症患者能夠接受良好的照顧及關懷。

響應9月21日國際失智症日,國健署持續推廣失智友善、社會共辦的概念。根據衛國發會統計,2022年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來到40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是已進入高齡社會,而在2025年就會達到20%的老年人口,台灣將正式進入到超高齡社會。其中在老化過程中,失智症也是照顧焦點之一。

(失智友善代言人 楊麗音
pasikawman
我的母親是在10幾年前,她70幾歲的時候發現說,她有失智症,我媽媽把小蘇打粉,加到綠豆湯裡面,那但是因為她有提早去預防,所以到現在10幾年了,都還有在控制當中。)

(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長 李嘉慧
pazazasan
《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布的降低失智症,延緩認知的指南裡面提到,如果能夠讓我們的這些長者,能夠走出家裡到社區裡面去,他可以降低他罹患,失智的風險高達4成。)

衛福部也指出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且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隨年齡增加呈現倍增的趨勢,因此,失智友善社區照顧刻不容緩。

(醫師 高揚威 Atayal
ising
長照它本身最大的一個精神,就是能夠在地老化在地照護(顧),包括失智也是這個樣子,從一個(據)點要往一個線,一個面(社區)來做推廣,要讓社區的所有民眾去了解什麼樣的狀況,可能已經有失智的狀況了。)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 周志浩
Raya
那當然我們也結合社區的力量,我們努力的來建立一個友善的軟硬體的環境,希望讓我們國內失智症(患者),得到最大的預防以及照顧。)

國健署也呼籲國人除了認識失智症,及時採取因應及預防行動,掌握及時就醫診斷的時機外,也提醒高齡長者,多多參與社交生活,不僅是身心健康與快樂的泉源之一,亦有助於預防及延緩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