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我們的外交上,台灣大選過後,前友邦諾魯馬上與台灣斷交,然後趨向中國。在這各已經顯得孤立無援的當下,現在又傳出友邦吐瓦魯,可能會在26號當地舉行完大選過後,也會轉向中國並且尋求外交上的承認。而身為南島語族一員的吐瓦魯,傳出有可能跟我們斷交的消息後,國內的原住民的立法委員,也提出了看法,建議在外交策略上,勢必也得做出調整。
前(2022)年吐瓦魯總理訪台,總統蔡英文以軍禮相迎,場面隆重。
(總統 蔡英文:
未來國立中山大學將會協助吐瓦魯設立海洋科學及工程研究中心,相信透過專業科學研究,雙方能夠共同進一步規劃,更多因應氣候變遷及海洋生態保育的方案。)
(吐瓦魯總理 Kausea Natano(拿塔諾):
我國政府將持續擁護兩國的共享價值,並在國際場域為台灣發聲,一起捍衛民主、法治和平等原則。)
不過現在,吐瓦魯國駐台大使潘恩鈕,在接受周末澳洲人報中表示,有來自吐瓦魯的消息人士透露,吐瓦魯26號舉行大選後,可能也會效仿諾魯,轉向中國尋求外交承認。外交再度出現變數,儘管台灣在南島外交上,展現獨特的外交樣貌,但在立法院擔任《台灣與南島民族國國會議員聯誼會》會長的立委孔文吉表示,儘管我國積極推動南島民族論壇、簽署多項合作,南島外交上做得相當充足,仍舊不敵中國挖牆腳,立委伍麗華也從愛丁堡,牡丹社事件遺骨返還案例中借鏡,認為若以原民外交為主體,有望降低國際干預。
(電訪 國民黨立法委員 Yosi Takun(孔文吉) 泰雅族:
站在從南島民族,我們邦交國這邊來考量,因為他們有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而且他們很需要我們這些邦交國像台灣這樣中華民國,能夠給他們一些實質的援助,過去講的支票外交跟金錢外交,是不是要重新再來檢討修正。)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 魯凱族:
如果我們能夠以原住民族,為主體性在整個國際外交的干預,就可以減少很多的阻力,因此我們特別希望未來在政府的外交上,能夠真正地賦予原住民擔任正式的外交官。)
針對吐瓦魯傳出斷交,外交部也以新聞稿回應,表示和太平洋友邦邦誼穩固,吐瓦魯總統拿塔諾,近期也向我國重申兩國堅定邦誼,也會繼續在氣候變遷和再生能源等議題上,繼續合作。不過中國在台灣後動作頻頻,對台灣即將展開新局面,施壓意味濃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