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記者
法物嘞‧給尚 花蓮玉里

長良推蘿蔔節食農教育活動 推廣在地好農產

花蓮縣玉里鎮長良里與企業特別舉辦長良減碳第一米暨蘿蔔節活動,民眾體驗拔蘿蔔及小農種碳的原理和美食良景。

長良蘿蔔節活動,吸引來自各地的民眾前來,開拔後大家在田地裡開心拔蘿蔔。蘿蔔節是台灣許多農村的傳統活動,在11月底二期稻作收成後,到第二年2月春耕前,許多農家都會在田裡撒下蘿蔔籽。

(民眾 川雅欣 布農族:還不錯第一次,(拔的如何?)算是有小收獲。)

(民眾 楊柏仁:第一次體驗,毛有點刺刺的,還滿好玩的,(有拔很多嗎?)三個人這樣子,應該還好。)

長良減碳第一米暨蘿蔔節活動,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特別推廣「種碳、減碳」的概念。也就是農民以友善耕作,利用。植物捕捉空氣中碳的特性,將碳封存在農地裡而形成土壤碳匯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方儉:小農種碳,我們是一個國際減碳,碳權認證的一個專案,我們幫助這一些小的農夫,他們沒有辦法參加國際減碳的認證,但是他們的耕作這些稻田,或是其它果樹的農作物,是有機會把碳存到土裡面去。)

基金會去年並在長良里與小農特別進行1公頃的實驗田,驗證土壤收集豐存了66噸的二氧化碳當量的有機碳,達到「千分之四倡議」的目標。

(長良部落居民 朱彥綸 阿美族:目前就是實驗階段,上一期我們有做了一小塊,就是做實驗,然後發現真的是對土壤,對我們的稻米還有產量,不會因為我們種碳,影響到我們的產量,然後也是可以增加,就是我們稻米生產的品質。)

(長良里里長 陳文華:因為我們用那個有機肥,有機肥它有加一些菌,它會把空氣中的CO2,二氧化碳把它集中在泥土裡面,他們說其實那個是匯碳,我們想要種碳,把植物越強壯,它越不容易生病,就減少農藥跟化學肥料使用。)

長良里是原民、閩南、客家、外省融合的族群村落,《台灣小農種碳專案》全里的小農幾乎都加入專案,里民期望在中央山脈玉山下,建立第一個農業減碳淨零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