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
記者
Yaway Maya/puljaljuyan/tjivuluwan 新竹竹東

原民內部貧富差距擴大 就服.社福團分享所見

原住民內部貧富差距擴大,可能與族人移居到都會區的生活息息相關,雖然都會區就業選擇多,但是實際就業及收入情況還有許多黑數沒有被看見。究竟原住民族內部差距背後的原因為何?第一線的就服及社福團體也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國內貧富差距擴大,但其實原住民社會內部不平等的問題,也在逐漸拉大中。尤其隨著越來越多族人移居都會區,雖然就業選擇增加了,但實際收入的情況也有跟著增加嗎?

(原民會竹苗區原住民族就業服務專員 李漢 泰雅族:
新竹這邊好像是高薪啦,但是實際上的話,住尖石五峰的族人還是會下來,大部分會下來竹東,可是說,大部分的工廠都是基本薪資都是兩萬七起,然後再多一點點,再多個一兩千塊。)

薪水隨著工作所需的專業度而有所不同,以竹苗區為例,求職市場上,原住民實際能挑選的工作薪資,低薪依舊占多數,不過根據原民會最新統計,非原鄉地區的家庭年收入來到了96萬5千多元,成長率7.25%,顯示原住民內部的薪資差距,似乎也正在呈現極端化。

(原民會竹苗區原住民族就業服務專員 李漢 泰雅族:
那高薪的話,大部分行業都是在園區,那園區的話主要是工程師之類的,或者是說比較資深工程師或是比較專業的工作,那都市的話工作選擇比較多,多了工廠可以選擇或是說百貨公司,然後還有一些服務業或是售票員之類的,還有一些保全(工作)。)

都會區的生活成本比原鄉高,不論是租屋、交通等生活開銷都比原鄉來的壓力大,就服員坦言,族人移居到都會區,其實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原民會竹苗區原住民族就業服務專員 李漢 泰雅族:
前提是你有找到工作的話,那你大概你要準備個十萬,才可以下來應付你的生活。)

新竹縣在主計總處109年的調查中,無論是每戶所得收入、支配所得及消費支出,三項指標排名均位在全國第二,物價不輸首都台北,根據新竹縣府2023年統計,新竹縣原住民總人口數大約 2.2 萬人,其中居住平地及都會區原住民就破萬人。

(至善基金會新竹工作站主任 楊曜誦:
好不容易到外面來雙薪工作,那剛好又都出來工作的父母親,他小孩子都還比較小,如果他念幼兒園,幼兒園就是要接送,所以其實如果有比較小的小孩,他其實就沒有辦法雙薪工作,另外就是我們其實有比較多的族人,他們的父母親是在山上,所以他可能有零星的成本,六日要回山上,那也是交通上的一個成本,那如果我的學生,他如果考上了好的高中,竹縣也沒有比較多的高中,他就必須要到外縣市。)

醫療、育兒、就學等 隱形成本開銷,牽動著原住民的家庭財富累積,公共設施是否平等化,無形中也影響著原住民在社會中的前進與發展。

(至善基金會新竹工作站主任 楊曜誦:
原鄉的孩子或是原鄉的家庭,就要多負擔的是醫療,因為如果真的發生重大變故,去看病我就必須到外面,可是如果他是主要照顧者,他是主要家裡主要經濟支持者,勢必他就會掉下來。)

(聲音來源 原照會秘書長 Yunaw Sili(宋聖君) 泰雅族:
就現有的比例來看,我其實覺得還是低估原住民的貧窮,實際的貧窮狀況,因為在界定貧窮線跟認定中低收的裡面有三個條件,其中一個是不動產的計算列計。)

根據衛服部109年底統計,原住民低收入戶仍佔原住民族人數5%以上,原住民族家庭低收入戶佔比也明顯高於全體家庭,顯示原住民族家庭經濟情況相對弱勢。

儘管在長照2.0政策上路後,原住民的健康獲得改善,原住民族平均餘命增加了2歲,但與全體國民仍有將近8到10歲的差距。然而原住民社會的家族關係緊密,不受地域限制,經濟與健康之間又有著正面關聯,原團表示,當前數據計算方式上有失真,原住民中還有許多黑數沒有被調查出,原住民貧窮問題需要被政府正視,更細緻地來通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