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記者
palang paljaljuman 屏東來義

熊鷹仿真羽繪製工作坊 重視生態保育理念

長期關注熊鷹保育的屏科大動物保育研究所,受屏東來義鄉公所邀請,到部落開設熊鷹仿真羽毛繪製工作坊,希望透過替代羽毛,降低熊鷹被商業獵補的可能。

(屏東林區管理處長 張偉顗:
在接受度上面,其實有達到將近4成的這樣子的一個成果,未來我們也會繼續朝這方面來去做溝通跟努力,也讓仿真羽毛能夠做為在熊鷹保育上面,能夠有發揮它一定的功效。)

排灣族文化中,佩戴熊鷹羽毛象徵至高榮耀的身分地位,但部落現在也意識到,熊鷹保育的重要,逐漸接受以仿真羽毛來取代。

(來義鄉長 莊景星 排灣族:
我們部落現在慢慢可能會接受這個仿真的羽毛,但真正的這個傳統文化,或者是結婚的啦,這個人神盟約祭,小米收穫祭這個重要的祭典,也可能還是會戴真正的羽毛。)

屏科大動保所教授孫元勳表示,熊鷹是維持山林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之一,所以必須做好保育,而保育關鍵之一,就是跟熟悉山林的獵人一起合作。

(屏科大動保所教授 孫元勳:
現在如果走到傳統的狩獵活動,讓獵人去扮演山林的守護著,這個部分我相信對未來的森林的保育,一定對保育是有幫助的。)

熊鷹仿真羽毛繪製工作坊,總共六天課程,從對熊鷹的認識,到仿真羽毛製作完成,希望在傳統文化跟生態保育,找到最佳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