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教育系學生 Hlaa'u Hlapa'ahlica (柯枷嫻) 拉阿魯哇族:
我希望大家可以更聽到學生的聲音,制度怎麼改都沒有我們的聲音,大人叫我們去學國文或學英文,我們就必須去學,但什麼時候學習本土語文,學習母語比那些會考科目,還要更不被重視了)
當代許多原住民青年,都曾像這位師大教育系學生柯枷嫻,面臨過求學階段,被迫離鄉背井,甚至打從出生,就已抽離文化母土,錯失學習"母親的語言",因此能有機會,在各年齡階段,從學校做起,營造族語學習環境,特別對原住民族而言,更顯重要。這次面對課審大會,審議本土語文,是否納入國中3年必修,學生端也表達各自看法。
(桃園市大成國中學生 林恩瑞 排灣族:
很期待上本土語文的課程,很多的傳說,還有排灣族的由來,百步蛇的故事)
(烏來國中部學生 Yuki (洪家郁) 泰雅族:
我覺得學族語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這是自己的祖先自己的話,反而會學得很有自信)
談到學族語這件事情,學生們說得眼睛發亮,才發現無論身在都市或原鄉地區的學生,一旦在自我認同或文化認同裡,找到了"自己",反而更有韌性,面對升學各樣挑戰,甚至成為新課綱中,所期許"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生。
(烏來國中部學生 Behuy (張于哲) 泰雅族:
(學習族語會是負擔嗎)它(學族語)不會是負擔,反而就是覺得學母語,就是會增加一點,對別的東西有些更加了解)
然而儘管目前國小階段,已明訂每位學生必須修習一種本土語文,但還是有學生坦承,過去因為學校裡的布農族學生數不多,因此讓他們成了"落網之魚",錯過5年寶貴的族語學習時光。
(桃園市大成國中學生 Biung Takislavaliang (江愷宸) 布農族:
我記得國小一年級有(上布農族語)可是後面不知道為什麼,應該人數太少,所以就沒有(上族語) 滿可惜的(你們現在升學階段)(你依然是覺得族語學習重要嗎)我還是覺得族語很重要,因為像剛才說的我已經錯過5年了,所以我覺得這3年還滿重要就是,應該要學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語言學好,你才能向外擴展)
甚至有學生早已意識到語言斷層的危機,認同應在升學階段,就該把握機會,多學族語。
(桃園市大成國中學生 姜君 太魯閣族:
其實在我下面(族語班)還有,兩三個太魯閣族的小朋友,老師在上課他們完全聽不懂,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文化是不是快要消失,會有這種感覺,所以我覺得要多學(族語)一下)
上周末(11/7-11/8),教育部廣邀各界,召開諮詢座談會,部分國中教育現場提出,若抽出一節彈性課程,作為本土語文教學,恐讓規劃已久的新課綱相關課程架構,心血付諸流水。對此,桃園市大成國中校長蘇佐璽,提出一項可能達到"兩全其美"的做法。
(桃園市大成國中校長 蘇佐璽 泰雅族:
我倒是覺得說,有一個不必調整部定課程,也不必去減彈性課程的方式,乾脆直接增加一節,那這個增加一節去哪裡上呢,譬如說一到五一次不升旗,就由這個地方來上本土語文的課程,只是說教育部要克服兩件事情,包括縣市政府,第一個是多這一節課的鐘點費用,第二個是說,有沒有辦法找到這麼多的師資)
"捍衛族語受教權"口號,已喊了多年,原住民族社會也好不容易等到國家制定中央法規,系統性教學與傳承各族自然語言,但現階段卻卡在課綱修訂,讓族語教育工作陷入僵局。現在網路上也發起"搶救原住民族族語列為國高中部定課程連署書",呼籲教育部等相關單位,能儘速執行法定審查程序,讓國高中本土語文必修課程,如期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