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布農族人在社群媒體張貼布農族藥浴包的廣告,點開頁面,廣告中確實寫到"早期布農族的婦女坐月子喜愛用沐浴去治癒跟調養,運用周邊常見調配製作藥草浴。另外還提到,因為母親在花蓮萬榮鄉也是很有名的中醫,同時也是"布農草藥浴"的繼承人。這樣的廣告文宣,讓族人認為是在消費布農族,並指出布農族並沒有藥浴傳統,根本是來路不明產品。萬榮鄉馬遠村長也表示,根本沒有人在村內賣藥浴包。
(電訪 花蓮萬榮馬遠村長 Itik Manqoqo(馬鍾啟) 布農族:
我們村裡面沒有自稱梁姊(產品品牌)這個人,而且我們也沒有聽說有人在賣,類似藥草浴的這種東西,如果說看它(廣告)這個圖面來看的話,第一個看起來就不是布農族,第二個他們服裝它的背景就不是在本地,所以很清楚地可以看得出來。)
村長表示,族人看到廣告內容都感到被冒犯、相當不滿,呼籲業者下架廣告。而記者從廣告留下通訊軟體聯絡方式,向業者查證,業者卻不願通話,僅用訊息說明負責調理身體的老師是馬遠部落布農族人,療法是祖傳。而到網路上查詢,也能看到同一篇廣告內文及圖片,不過原本的布農族卻改為中國廣西的瑤族。面對質疑,業者已讀不回。消基會提醒,民眾在社群平臺上交易,要特別小心。
(消基會祕書長 徐則鈺:
消基會這邊都一向呼籲消費者,不要在社群平臺上購物,尤其是你從社群平臺上,沒有辦法明確地判斷這個發貨人這個業者,他的聯絡方式沒有地址沒有電話,可能只有他的通訊軟體,一個電子郵件這樣子的聯絡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講都是很不安全的。)
消基會提醒,若民眾從網路購物收貨時,就要趕緊打開確認,若跟廣告有落差,應儘速跟物流公司聯絡退費,保障自身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