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阿魯哇族耆老帶著族人替橋梁開通祈福。原本"龍橋"作為高雄桃源里跟勤和里的重要聯絡道,更負擔農產運輸重責,但受到莫拉克風災破壞,原民會跟高雄市府合力,在2年多斥資6千多萬,3號終於重建完工,不僅縮短交通路程,族人不用再冒險涉水運送農產。
(桃源區長 Subali Istanda(謝英雄) 布農族:
龍橋重建除了確保部落族人通行安全外,也提供了當地美秀臺遊憩的用地,民眾運送農產提供一個安全道路,更是打通少年溪溫泉初期計畫已完成)
而新建橋梁,以拉阿魯哇族語"柱陸㼘鉲"重新命名,耆老說,早期部落有前門後門之分,更有後門神守護的傳說故事,而新橋正好在後門處,因此取名"柱陸㼘鉲"也就是後門神住的地方。
(耆老 謝垂耀 拉阿魯哇族:
curuvaka這個地名是拉阿魯哇少數族群存在的實質意義,同時也是拉阿魯哇的文化傳承的脈動起點,所以我們也獲得桃源里民布農族鄉親的支持,所以就取名這個橋名叫做curuvaka)
(高雄市政府副祕書長 張家興:
它(拱形)不只是美觀,它也有一定的道理就是16年前風災沖毀了橋墩就是因為土石沖毀橋墩,橋就垮了,所以說在這個復建工程採用更安全甚至橋面也墊高更多)
高雄市府強調,為防柱陸㼘鉲橋,跟龍橋一樣因土石沖毀橋墩,這次橋梁採用拱形設計,不落橋墩。希望提供桃源區居民更安全的農產運銷跟回家的道路,也能帶動周邊少年溪溫泉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