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記者
Ciwas Yamai (蔣淮薇) / puljaljuyan (李耀維) 台北市

新冠猝死增 "隱形缺氧"無明顯徵兆易奪命!

國內近日發生多起染疫後突然驟逝案例,6月4號,台北市北投一家四口3人在家身亡,7號意外發現一名電視臺棚內攝影,猝死廁所,9號指揮中心公布的25名死亡個案中,也有一名80多歲男性在家病逝,而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死後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 
我們知道covid-19病程可以變化得很快速,就會有這種隱形缺氧的情形,到院前死亡。)

到院前死亡個案連日增加,如果從5月11號到6月7號公布的293件死亡案例中,就有35人,已占總數的11.8%。專家指出最大殺手,恐怕就是"隱形缺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
隱形缺氧是最有可能導致,不管年輕或者是年長者在家中因為缺氧而死亡,通常不會說有比較明顯的前兆,通常都是已經在氧氣濃度很低,症狀很嚴重的時候再來送醫,大概時間已晚。)

也正因為"隱形缺氧"無明顯前兆,卻可能快速破壞患者肺部、腦部、肝臟、腎臟,甚至造成意識不清,通常察覺到症狀嚴重時,送醫都已為時已晚。

(台北醫學大學胸腔內科主任 周百謙:
睡著了,其實整個換氣量下降,氧氣進一步減少,病毒複製就會更快,很快地可能在睡夢中,甚至一個單純的午睡,他可能就一睡不起。)

醫師提醒,只要民眾換氣速度比平常快三倍,甚至嘴唇、手指開始發青,就應儘速就醫。至於該如何防範染疫猝死憾事再發生?指揮中心指出,除了儘量將快篩陽性個案,妥適安置觀察;但若安置量能有限,則會優先配發血氧機給雙北地區,要求患者在家自行監測,透過數字說話,避免錯過就醫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