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紓困的還有休閒農業相關產業,為降低疫情對休閒農業的營運衝擊,農委會現在就頒布了,休閒農場營運紓困的補貼方案。
疫情警戒升到第三級,也波及國內休閒農業產業發展,有族人業者指出,疫情期間,雖然曾思考新策略,賺取生計,但考量部落族人觀感及傳染風險,也只能等到疫情趨緩後,再來開業。
(業者 卓暐彥 Atayal
有在思考一些策略,但是又會影響到說,現在部落很多人都是,會針對有遊客上來都會念,所以其實我們要做的話,也是很難,等於就是先讓它就先休息)
原本長期與學校合作的休閒農業,也因全面停課,讓短期葉菜類,停滯產銷,僅能仰賴產業聯盟測推銷,但收入不如往常,對身負貸款的農民,雪上加霜。
(那羅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總幹事 徐榮偉 Atayal
學校不能送菜了,就變成說我們要走,宅配的方式,根本就是入不敷出,最好的狀況就是打平,最近才有知道說有紓困,可是其實還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怎麼辦)
對此,農委會針對取得許可登記證且營業中,或是在警戒期間暫停營業的休閒農場,可依面積訂定不同補貼額度,金額為每家每月3萬元至25萬元左右,一次補貼3個月營運資金。另外,紓困方案也加入田媽媽,每家提供2萬營運金補貼,可領3個月共6萬元,降低疫情對產業的短期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