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原民憲法運動聯盟總召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當年(1994)的4月5月,各政黨提出他的修憲版本的時候,國民黨的版本還是不願意退讓 )
1994年國民大會即將進入第三次修憲,前幾年經歷兩次挫敗的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看在原運團體眼中,這次非成功不可。
於是開啟系列巡迴講座,學者們也在報章雜誌積極投稿,總統李登輝更在7月1號與族群代表會面。集結政治、學術及教會勢力,就是要在7月28號國民大會表決,打出漂亮的一戰。
然而勝出的關鍵,還是那群坐在中山樓的國大代表。畢竟正名談何容易?光是要說服多數贊同,就讓排灣族的國大代表高正治費盡不少心力。
(時任國大代表 高正治 排灣族:
參加他們的小團體的一些聚會,用力喝酒,清醒的時候他們對原住民都是會讚美,說你們是優秀民族,但是酒過三巡以後毫不留情地說,你們原住民像番一樣,番仔就是番仔 )
這樣的困境下,原住民族正名真的能成功嗎?
7月28號,原住民相關條款,以三票之差,沒通過。但對於原住民族正名勢在必行的原運團體及國大代表們來說,沒有放棄的選擇。回顧當時,原住民族憲法運動聯盟執行祕書Lavakaw想著,之後要再正名恐怕難上加難,並立即與高正治提議重啟表決,後續連署也迅速過關。
(時任原民憲法運動聯盟執行祕書 Lavakaw‧Rakerak 魯凱族:
然後高正治就剛好坐在,路(走道)中央的旁邊,走過去我跟他講說,高大哥趕快上去講話,提出重新表決的提議,他說好 )
(時任國大代表 高正治 排灣族:
有可能李登輝總統是叫,他(謝隆盛)一定要通過,所以林正二跟著上去做連署的時候,很快能夠得到31個人的連署,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
表決結果一出,259人中,196票同意,以一票之差達成法定四分之三的標準通過,一旁的族人激動歡呼,但究竟局勢如何逆轉,除了幾名先離席的國代,這之中勝出的關鍵又是什麼?
(時任原民憲法運動聯盟執行祕書 Lavakaw‧Rakerak 魯凱族:
後來國民黨團黨鞭謝隆盛 陳川,找我還有民進黨的陳菊 曹啟鴻,蘇嘉全 李文中這些都一起來討論,國民黨就講一句話他說,原住民三個字他們放行,其他的台灣原住民族他們沒辦法接受,民進黨一口同聲說,Lavakaw好機會我們支持 )
(時任原民憲法運動聯盟副召 馬耀‧谷木 阿美族:
在政治舞台上,因為那是要在價值上結合,不要在利益上結合,我們的代表學會去拉次要敵人 )
表決大戰告一段落 ,憲法中僅保留"原住民"三個字,回到聲援隊伍的Lavakaw遭受成員質疑,他也無力再做爭辯。但"原住民"定位確立,後續"原住民族"正名、原民會成立,以及原基法等基礎,也得以推行。但正名僅止於此嗎?
(時任國大代表 高正治 排灣族:
所以正名了以後,還有原住民基本法出來了以後,實際上都不夠,不夠細膩的來cover,我們原住民的這個特有的價值觀 )
回憶當時,高正治看著舉手同意的數字,卻也想到那些沒舉手的人呢?高正治語重心長,正名只是一個開始,什麼時候國家憲法會納入原住民族歷史脈絡?什麼時候這個國家會誠懇地跟這片土地學習?都是在表決之後國家要與原住民族,持續溝通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