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手機、一個海綿,用最簡單的器材就可以錄製一個podcast的節目。由凱達格蘭族青年杜宜蓁創立的podcast《木土杜接客聽》在近期為了復振巴賽語的使用,便攜手碩士班學弟排灣族的陳文瀚報名了由台北市原民會舉辦的網路podcast族語網路教材創意競賽,希望透過自身的力量,讓巴賽語有機會可以被聽見、被使用。
(主持人 Mutulavay(杜宜蓁) 凱達格蘭族:
我們其實不太清楚知道巴賽語,過去我們的祖先是怎麼發音的,可是我們重點是,希望可以透過我們的發聲跟開口口說,那可以做一個所謂地解殖的行動,我們在說什麼轉型正義,聽起來很像很遙遠,可是不過就是這些小小的行動,對我們來說都是那一個實踐的方式。)
要讓一個已經沒有人在使用的語言被使用,就需要大量的文獻爬梳以及語料的分析。為了讓巴賽語被看見,杜宜蓁攜手陳文瀚以及另一名好友,三人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撰寫好劇本參賽。對於一直從事族語研究與發展的陳文瀚來說,雖然自己是排灣族,但能藉由這個比賽一起復振巴賽語來回饋這片土地,感到非常榮幸。
(共同主持人 Giljegiljaw Pakedavai(陳文瀚) 排灣族:
從這樣爬梳的過程當中逐漸地知道說,原來以前巴賽族語,比如說在講一件事情的時候,原是這樣講,然後藉由語料的分析,讓我們能夠知道說,原來這件事情是要這樣子表達,所以紀錄就真的很重要,逐漸地讓這樣子的一個語言,能夠進到我們的嘴巴裡面,然後在這樣子的土地,說出來。)
當代原民青年藉由自己常常使用的新媒體想讓自己的文化被看見、被理解,而杜宜蓁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青年將自己的日常結合文化,透過新的方式與主流社會達到更多地交流。
